12/08/2009

鼓打鍵盤 Drum nK Bass

來自清大迴聲社的鼓打鍵盤,音樂多采多姿,沒有任何譁眾取寵的招數,只有源源不絕的創意,練團室又小又擁擠,靠著想像力也能創造出含有巨大能量的音樂。

他們的音樂風格顧名思義,即是鍵盤與鼓搭配的組合,鍵盤音隨著歌曲高低起伏,表情豐富。但貝斯也相當的搶耳,帶來除了鼓擊之外另一重生動的節奏。在台灣另一個會令人想起,以鍵盤為主的年輕樂隊是閃閃閃閃,不過鼓打鍵盤人聲出現的並不多,主要還是靠樂器演奏與電子音效來譜出音樂的面向與層次,編曲因而需要格外下工夫。除了一些後搖滾和爵士的影響外,「太空搖滾」一曲把迷幻的噪音音量調小作為背景,讓鍵盤領頭當音樂主體,聽來耳目一新。「悼念我的愚蠢」一曲展現出他們編故事的能力,描寫要揮別哆啦A夢的大雄,故事因為不受歌詞設限,我們可以透過活潑的樂音想出自己的情節。



12/16在西門河岸留言有場演出,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前去欣賞。

Favorite Albums Not Released in 2009

今年的中段(四月到九月)在公司待的時間非常長,辦公室慘白的日光燈反映著貧乏的腦中風景,為了獲得滋養,我比往年更嗜音樂。因為2009年尚未結束,先記錄下並非在今年發行但十分喜愛的專輯,以下依字母順序排列。

The Black Heart Procession--"2" (1999)
在黑暗潮濕的山洞裡奏出的音樂窒悶,但真誠不減。黑心行進的音樂正給我這樣的感受,黯淡陰沈,偶爾出現的甜美彌足珍貴。

Black Mountain--"In the Future" (2008)
我喜歡Black Mountain的各個side project大過主團,後來發現"In the Future"也很有意思。每個樂手各有本事,如果專輯是衣服,設計時就沒有去除線頭和多出來的布,呈現不對稱、紛亂的樣貌。專輯偶有失焦的地方,例如近17分鐘的"Bright Lights"後面的冷場,大致上聽起來都是有趣的。

Catherine Wheel--"Ferment" (1992)
瞪鞋專輯總是黏乎乎,不然就霧茫茫,令人醉倒不起嗎?瞪鞋第一代的Catherine Wheel打破了我的刻板印象。他們當然也使用吉他噪音,但歌曲主幹是美國另類搖滾,帶有金屬質感。在首作以後的專輯瞪鞋風格即付之闕如,"Ferment"因而可貴,難得瞪鞋也能熱血。

Cranes--"Loved" (1994)
超夢幻童音女聲+規律、誦經般的節奏+白色噪音吉他。

The Daysleepers--"Drowned in a Sea of Sound" (2008)

The December Sound--"The Silver Album" (2007)
瞪鞋是我今年的聆聽重點,其實遇到的白開水還不少,這張專輯成功脫穎而出。像A Place to Bury Strangers一樣,這團來自紐約並使用工業噪音,音量較小但破壞力不減,如此密閉壓迫,把閃亮的銀色解構成單調的灰色線條。

The Early Years--"The Early Years" (2006)
新一代的瞪鞋團,但風格不偏向三大團任何一支,融合了Kraut-Rock、後搖滾、太空搖滾等元素,還有英倫風的美好旋律卻不芭樂,相當好聽。

Elbow--"Asleep in the Back" (2001)
自從Joy Division結束,New Order步入經典之林,Madchester光彩照人後,曼徹斯特城的蒼白鬼魂是否已退居幕後了呢?除了Doves以外,Elbow也繼續寫出生活在這工業城市裡的抑鬱心境,他們沒有Doves那些讓人起舞的節奏,而拿著筆坐在桌前,靜靜地沈思。

Elbow--"The Seldom Seen Kid" (2008)
略嫌市場取向,但可能是Elbow所推出的專輯當中風格最完整的,細緻優美。

The Folk Implosion--"Dare to Be Surprised" (1996)
The Folk Implosion--"One Part Lullaby" (1999)
Dinosaur Jr.的貝斯手Lou Barlow曾經和吉他手J Mascis鬧不合而離團,直到2005年才回鍋。Barlow不在小恐龍的期間依舊很活躍,專注在名列Lo-fi大團之一的Sebadoh上,The Folk Implosion則是他和John Davis組成的side project。此團最有名的歌是收錄在電影"Kids"原聲帶中的"Natural One",但他們專輯長度的發行品也都非常好聽,Barlow個人的創意巧思躍然於流暢自然的音符中。

Hearts of Black Science--"The Ghost You Left Behind" (2007)
"Empty City Lights"這首歌真美麗。除了該曲之外,專輯中的歌曲有著SoFaD時代Depeche Mode的電子樂音,去掉那些浮誇的吉他,並加入更多細膩的感情。

The Honeydrips--"Here Comes the Future" (2007)
瑞典的indie-pop團,有俗得很到位的合成器旋律,歌曲名稱("(Lack Of) Love Will Tear Us Apart")和歌曲中間("It Was A Sunny Summer Day"後段出現了"Ceremony"的間奏)毫不掩飾地仿古,然後加入如口白等奇怪元素,像在復古趴中開心玩耍。

I Am Kloot--"Natural History" (2001)
I Am Kloot--"I Am Kloot" (2003)
I Am Kloot和Doves、Elbow一樣都來自曼徹斯特,也許我就是特別偏愛來自那個城市的音樂吧。I Am Kloot的音樂用很直白的方式形容,就像Liam Gallagher唱不插電的Elbow歌曲。

Kitchens of Distinction--"Love Is Hell" (1989)

Kitchens of Distinction--"Strange Free World" (1990)
KOD的第二張專輯沒有"Love Is Hell"撩撥的驅力,而加強製作和編曲,他們那在迷濛的白色噪音中使用壯麗副歌的風格更加成熟,歌詞也更富詩意。

My Latest Novel--"Wolves" (2005)
My Latest Novel來自蘇格蘭,風格是indie rock和folk rock的折衷,除了一般的吉他、貝斯、鼓以外,也會有小提琴、木琴和口琴等樂器搭配,不時還會有口白,曲風繽紛,歌曲的結構常常令人意外,往往前奏是一回事,進入主歌後又是另外一回事。和The Decemberists一樣,就算主題黑暗,還是會以悅耳的旋律包裹住。

Neutral Milk Hotel--"In the Aeroplane Over the Sea" (1998)
Lo-fi音樂的經典專輯,真是相見恨晚,雋永。

The New Pornographers--"Twin Cinema" (2005)
大編制的加拿大樂團,曲風熱鬧歡愉。

The Rural Alberta Advantage--"Hometowns" (2008)
加拿大Lo-fi樂團,專輯內容如其名,靈感來自他們的家鄉,音樂聽起來沒有太多修飾,有些粗糙但貼近人心。

School of Seven Bells--"Alpinisms" (2008)
年初時連續聽了幾個月,Deheza雙胞胎姊妹的和諧的歌聲夢幻無邊,製作十分精緻,讓噪音與合成器的比例達到不影響旋律性又創造出神秘氛圍,歌詞雖然拗口,和音樂卻很密合。

Sonic Youth--"Goo" (1990)
是Sonic Youth朝主流音樂靠攏,軟化實驗性的作品。

Supercar--"Three Out Change" (1997)
超級車的第一張專輯青春無敵,日搖瞪鞋,讓人邊聽邊甩頭。

Supercar--"Highvision" (2002)
電氣化之後的指標專輯,實驗性和旋律調和得恰到好處,不論是整體或單一曲子都品質很高。

The Verve--"The Verve EP" (1992)
太美麗了,難怪許多人喜歡"A Storm in Heaven"勝過"Urban Hymns"。

Young Galaxy--"Young Galaxy" (2007)
加拿大的indie-pop團,雖然是第一張專輯,卻沒有一般樂團急於表現的樣子,不論是編曲或人聲都很沉穩,是給大人聽的、帶著微噪氣質的專輯。

橙草--"積雨雲" (2008)
生命力隨著音樂流洩出來。

羅大佑--"之乎者也" (1980)
羅大佑--"未來的主人翁" (1981)
這兩張跟上列專輯排在一起顯得很跳痛,但我確實是從今年才開始聽羅大佑,在二十幾年前作出這樣的音樂必定石破天驚,即使現在聽也不覺得過時,而且我似乎沒看到近年來才華能出其右的作詞人。

12/02/2009

夢憶昔日愛戀--Faunts "Feel.Love.Thinking.Of."


大雪紛飛的季節裡,只想蜷縮在被窩中,細數曾經相愛的記憶。

Faunts是2000年在加拿大亞伯達省大愛德蒙吞組成的樂團。在第二張專輯"Feel.Love.Thinking.Of."的廠牌官方網頁上,寫著以下的簡介:
「寫下自身經歷」是年輕的歌曲創作者最常聽到的建議,可能也是最好的方式。但是對Faunts來說,這樣的建議不但誤導而且壓抑他們的才華。這個樂團是利用想像力在創作。
在發現他們目前推出過的作品彼此之間甚至單一作品內在都頗為殊異後,我想以上的敘述並不過譽。

第一張專輯"High Expectations/Low Results"台灣有代理,融合了緩飆、後搖和瞪鞋等風格,靈動的鍵盤音和層層堆疊的吉他勾勒出一個如夢似幻的世界,人聲的部分像是由Thom Yorke擔任瞪鞋電子團主唱,有種奇妙的違和感。其中如"Instantly Loved"、"Will You Tell Me Then"、長篇"Gone With The Day"等都保有傳統shoegaze或dream-pop歌曲的特色。"Twenty-Three"有類似The Album Leaf的電子音效和機器鼓碎拍,在歌曲中段進場的模糊和聲帶來驚喜。

首作"High Expectations/Low Results"獲得好評後,Faunts由原先的三人編制增加為五位團員,他們在2006年推出的"M4"EP,標示了風格質變的開始,節奏變快、電子成分也大幅提高。"M4"本來試圖為三部加拿大獨立短片擔任配樂,後來"M4 (Part II)"一曲成為暢銷Xbox 360電玩Mass Effect的主題曲,讓樂團更為人所知。

既然電了就要電個徹底,2008年Remix專輯問世。

他們逐步的電氣化,被音樂評論網站音叉譽為「由Joy Division轉變為New Order的過程」。納入製作先前EP和Remix專輯的經驗,2009年的第二張專輯"Feel.Love.Thinking.Of."保留了首作的迷離氣氛,但整體感更佳,每首歌曲的長度縮短並加強譜寫旋律,雖然描繪的依舊是失落,聽時卻更加期待在北國漫長的死寂冬日後,即將到來的新氣象。

專輯同名曲"Feel.Love.Thinking.Of."的電子節奏蹦跳出來,聲明這不是一張耽溺於情傷的作品,而像是翻閱過去的日記,讀到曾經呼天搶地的傷痛時抿嘴一笑,如今那些逝去的美好更讓你記憶猶新。談的是舊愛,音樂因而含了一些讓我們念茲在茲經典樂團的影子,有New Order般的流行曲調和the Smiths的浪漫。

"Feel.Love.Thinking.Of."


雖然人聲在"Feel.Love.Thinking.Of."當中比先前的作品占更重要的地位,有時候後製和電子效果才是構成一些歌曲的亮點,譬如貫串"It Hurts Me All the Time"一曲復古的合成器旋律、迷幻堆疊的''Lights Are Always On"結尾、"I Think I'll Start a Fire"極簡律動的背景音樂等。"Das Malefitz"是唯一的純音樂曲目,像是過去類後搖長篇作品的精簡版。

"It Hurts Me All the Time" (Live)


"Lights Are Always On"


"Feel.Love.Thinking.Of."可能不是一聽就會愛上的專輯,不過我不知不覺播放了好幾次。低溫襲擊,刺骨的寒冷彷彿永不止歇,但冰雪已經在無意識的情況下逐漸融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