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3/2012

Deep One Perfect Morning // 深晨

一陣子沒有更新部落格了,當然之前也稱不上時常更新,只是這一次終於不是因為懶惰,而是有新計劃在進行,就是音樂網站Deep One Perfect Morning(深晨)。

創辦網站的理由,最能直接提出的是台灣還沒有獨立音樂新聞網站,我們希望可以作為有販售音樂的平台以外的另一個資訊管道。更深層的因素,也許就像搖滾樂和樂迷之間的關係一樣曖昧不明。

搖滾樂的本質是反叛,即便如此,我不敢說聽了音樂就讓我有勇氣拋下穩定的工作去追求夢想,也不保證每一次都能奮不顧身站上街頭為弱勢族群發聲,或者就對血汗工廠所製造出來的電子產品完全失去興趣,或停止購買無良企業的商品。但是,只要聽音樂能夠提醒我在某些事情上不要照著既定規則走,這就夠了。

因為我們的價值觀已經被漫天飛舞的資訊所扭曲,而大多數人選擇的處事法則可能不是最公平或最適合社會現況的。

我們生活在這個時代,對於愛聽音樂的人而言真是再幸運不過了,不必散盡家財,網路上就有一輩子都聽不完的音樂。不過如果非常喜愛某些樂團,購買他們的作品才能允許他們在玩音樂的路上繼續前進。

音樂也是很好玩的。除了嚴肅的文章外,我們也會在網站上引介一些有趣的內容。現在介紹英語系國家音樂的比例遠大過台灣的,希望有一天這個趨勢可以翻轉。

總之,來Deep One Perfect Morning逛逛吧。:-) Rock on!

6/30/2012

The Walkmen - Heaven

The Walkmen每兩年就會推出一張新專輯,幾乎是一份令人安心的承諾,在樂團十年生涯中,他們從未失約。不論是傳統的樂器或是規律的發片頻率,關於The Walkmen的一切都是舊式的,新作起先聽的時候老是覺得索然無味,但越聽越喜愛,到了年度回顧的時候,才發現是該年最常聽的專輯。

由於去年和Fleet Foxes一起巡迴,新作《Heaven》找來《Helplessness Blues》的製作人Phil Ek操刀,原本領頭的吉他和鼓退居二線,改由Hamilton Leithauser滄桑的嗓音為主軸,從第一首歌〈We Can't Be Beat〉就可以聽出Leithauser的聲音凌駕在樂器演奏之上,接下來的歌曲也顯示,《Heaven》應該是The Walkmen到目前為止的作品之中,他最用心唱歌的一次,一改先前的豪放不羈。〈No One Ever Sleeps〉一曲還有前作很少出現的多部和聲。不過,我不確定自己適不適應這樣的改變,Paul Maroon的吉他不夠懾人、Matt Barrick的鼓擊不夠響亮,音樂好像就失去了一點故事性。

反正,The Walkmen的歌曲一直都在討論失去,隨著年齡漸長,拋開一些東西也不見得是壞事。
我曾是厄爾公爵,但名聲只是曇花一現
我是燃油耗盡的快馬郵遞
閃亮的夢想會失去光彩
完美是一場虛空,我想看到全貌
給我一段需要修正的人生

《Heaven》沒有〈The Rat〉、〈In the New Year〉、〈Red Moon〉、〈Angela Surf City〉這些金曲,但其中最美好的部份都平均分佈在每首歌曲中。現在重聽《Lisbon》,我會跳過幾首歌,聽《Heaven》時則完全不會有這樣的念頭。越過〈We Can't Be Beat〉的陌生領域(有Robin Pecknold的和聲),〈Love Is Luck〉、〈Heartbreaker〉和〈The Witch〉都是樂迷熟悉的中板吉他搖滾。〈Southern Heart〉是細緻的小品。



〈Line By Line〉在專輯發行前是album teaser的背景音樂,簡單的吉他和人聲哼唱就能立刻把聽者帶到公路電影的場景,看著The Walkmen洋洋灑灑的巡迴計劃,我想,樂團的能量來源在旅途上。〈Song for Leigh〉是他們數年前可能寫不出的曲子,團員都已經成家,Hamilton唱出對女兒的寵溺,旋律優美到像是出自The Shins的James Mercer之手。

一定要提到同名歌曲 〈Heaven〉。迴盪的吉他和前進的旋律讓它極適合作為單曲發行,歌詞中的敘事者苦苦哀求好友莫忘初衷,如果天堂是一個一切活動靜止的地方,那麼追尋的過程遠勝過到達終點的喜悅。〈No One Ever Sleeps〉和〈Dreamboat〉將《Heaven》收束在悵惘與無奈情緒間,還有許多苦痛需要經歷,無論如何都要執拗地懷抱希望,活下去。

很開心The Walkmen在2012上半年稍微令人失望的作品集中,投入一張可以讓我聽好幾年的專輯。

4/19/2012

Bear in Heaven - I Love You, It's Cool

身為一個合成器迷,年初的時候聽到第一首公佈的歌曲〈The Reflection of You〉,《I Love You, It's Cool》就成為自己殷切期盼的專輯。也是單曲的〈Sinful Nature〉強力的節奏但冷調的氣氛,像是Pet Shop Boys與The Big Pink的組合。恰巧The Big Pink今年也有推出專輯《Future This》,雖然旋律很討喜,結合了迷幻與嘻哈元素,可惜我不太喜歡其中的人聲混音;可能是習慣混濁的音場要搭配淹沒在回響(reverb)中的歌聲,《Future This》的人聲在紛雜的聲響中太清晰了。Bear in Heaven的人聲處理比較符合我的喜好,主腦Jon Philpot的聲音與Neil Tennant有些相似,唱起歌來有點事不關己的態度,和層層堆疊的合成器、吉他、鼓和其他效果互不干擾,不過在現場他可是很投入的。

〈The Reflection of You〉
 

〈Sinful Nature〉


其實Bear in Heaven本來打算做一張派對專輯,專輯名「I Love You, It's Cool」是出自前團員在一夜狂歡之後寫下的紙條。最後成品和他們預期的有些差距,與其說是為舞池設計,倒不如說樂團是拍攝夜店場景的新浪潮導演,畫面速度調慢了,其中的人們動作因而變得很怪異。〈Cool Lights〉一曲結尾的歌詞是「I'm watching you...」,如果是輕鬆去享樂,就不會這樣精心算計了。

這張專輯適合在大空間播放,也適合用耳機仔細聆聽。編曲的層次極為豐富,用耳機聽可以聽到許多細微末節;用喇叭播出時,許多的電子聲響從擴音器竄出,牽動著所有聽覺神經。然而這些都是逐漸發生的過程,聽越久越能發覺專輯的精妙之處。

真的要指出《I Love You, It's Cool》的小缺失的話,應該是除了單曲以外,其他歌曲的辨識度不高。〈World of Freakout〉是樂團十分自豪的歌曲,重現了八零年代的合成器音樂榮景。終曲〈Sweetness & Sickness〉是全輯迷幻味最濃厚的作品,宛如全盛時期的Spiritualized,歌名簡明扼要地點出迷幻搖滾動人之處——病態的甜蜜。如果想要找一張不必費心查資料,就可以全心享受,但還是需要花些時間和它相處的專輯,不要錯過《I Love You, It's Cool》。

4/06/2012

Shearwater - Animal Joy

雖然這幾年來聽的音樂以indie rock和indie folk為主,有時候還是無法忘懷學生時代喜愛的八零年代流行音樂,歌者情緒飽滿到幾乎像是在諧擬自己,華麗的背景音樂極盡浮誇之能事。完成了民謠巨作島嶼三部曲《Palo Santo》、《Rook》和《The Golden Archipelago》之後,Shearwater今年的新專輯《Animal Joy》本意是要採用比較樸實的樂器演奏,旋律上企圖平易近人,結果後製讓吉他放聲大作、鼓組鏗鏘,加上首腦Jonathan Meiburg的聲音原本就有Talk Talk主唱Mark Hollis的影子,整張專輯就像封面的野獸一樣昂首闊步,踏出自信又響亮的聲音。

披著隆重的外衣,骨子裡Shearwater仍是一支不折不扣的鄉謠團,依舊探討著人與自然的關係。Jonathan Meiburg文學學士、地理學碩士、並曾經到世界盡頭進行研究的背景,讓他的歌詞很難立即讀懂,筆下的景物又有旺盛的生命力。第一首公佈的單曲〈You As You Were〉最後的轉折澎湃洶湧,如果搭配歌詞,我想感受會更強烈。
你回到路上
經歷過最嚴酷的冬天
馳騁過山谷間的晨曦
像一支筆直射出的箭
當你的視線模糊
你緊握著
來自河裡的石頭
像個神聖的勳章
在陡坡、斷崖間
你宛如新生

你可以站在顫動的光芒後
那是你的槍枝發射出的子彈
你的血液在太陽強烈射線下奔騰
你可以駛下山嵐、進入海灣
或回到東方
高度文明化的東方
也是我生長的地方
但是我要離開那樣的生活
我要離開那樣的生活...


結尾的〈Star of the Age〉可能不是專輯中最優秀的歌,旋律略嫌老套卻一直在腦中反覆播送,還好它也有意象豐富的歌詞。
逃離城鎮的庇護
你像老虎一樣狂奔
鞭策著日子
我們流放的生活使你覺醒
毅然離開我們老化的徵兆
被湖水淹沒的房屋
另一個閃耀的世界
使我們相信,在彼地的時光
生命中所有的黑暗恐懼
都能遇見時代的星辰

《Animal Joy》的另一個亮點是〈Insolence〉,在一開始的低微調子上逐步疊上嘈雜聲響、Meiburg的歌聲也變得戲劇化,就像Talk Talk的歌曲再現。整體來說,《Animal Joy》的歌曲多樣化,但主題從頭到尾一氣呵成,作為認識Shearwater的入門專輯應該是不錯的選擇,再慢慢消化宏大的島嶼三部曲,甚至是原先的主團Okkervil River。

3/04/2012

關於《In Ribbons》的雜記

聽《In Ribbons》的時刻常常是在路上,更確切地說是在自強號上,要是沒有及早訂票,座位飛快便向隅,為了準時到家我會選擇站在車廂走道上,看著窗外景色由北部的陰雨轉變為中部的暖陽,Pale Saints的音樂就像催化這一切的幻術。

直到過年期間買到專輯實體,我才從側標得知團員異動是當初宣傳專輯的重點。歌聲有如唱詩班男孩般純真無邪的Ian Masters是創作主腦,Pale Saints的音樂中那些詭魅的氣氛都出自他之手。追求實驗性的他,對還是具有流行音樂骨幹的Pale Saints無心戀棧,從Lush轉投Pale Saints的Meriel Barham很自然地成為核心人物。

我不清楚Pale Saints在製作《In Ribbons》時各團員的投入程度,但這絕對是他們最成熟的一張作品,至少錄音品質已經大幅改善。當Masters飄渺的聲音帶聽者飛離地面太遠時,Barham溫婉地提醒道,循著豌豆藤就可以回到現實世界。

喜歡一般shoegaze音樂的朋友,開場曲〈Throwing Back the Apple〉就有堅實的吉他音牆,簡短有力的〈Baby Maker〉大概是專輯中最適合在電台播送的歌,磅礡的鼓擊和吉他噪音,像是在聽Ride的音樂,感到熱血沸騰。長達6分鐘的〈Hunted〉本身就是一場驚奇旅程,變化多端的鼓點在瞪鞋曲子中非常少見,bass在各段主歌開始前都是亮點,適當的時刻又會有吉他音牆撼動感官。

 〈Throwing Back the Apple〉


不過,我覺得Pale Saints最吸引人之處是他們意識流般靈光乍現的曲子,〈There Is No Day〉的40秒時間,只有微弱的吉他噪音和像是木琴的簡單旋律陪襯Masters的吟唱,其中詭異的氣息卻滯留在腦海中揮之不去。〈Hair Shoes〉省去了鼓,吉他像專輯封面的彩帶一般交纏堆疊,Masters的聲音困惑且脆弱,突然拔尖的吉他因此像警報器一樣懾人。雖然Masters主唱的歌曲比較多,Barham唱的〈Featherframe〉也是我很喜愛的歌,樂團表現出其他歌曲中所沒有的沉穩與自信。

〈Hair Shoes〉


除了shoegaze三大團以外,4AD廠牌在90年代初期的幾個shoegaze團也都很值得一聽,即使近年來shoegaze復興,似乎也沒有聽到像Pale Saints的音樂一樣頹美又能瞬間改變氣氛的。

2/10/2012

《Sunset Park》


2/02/2012

The Horrors - Skying

The Horrors即將在本月中來台,不過因為年初就有許多廣受歡迎的樂團開唱,年中更有Radiohead(!!!),門票似乎銷售不理想。無論如何,《Skying》是我去年很喜愛的一張專輯。

搖滾樂界近年來風行復古,樂評人Simon Reynolds還為此主題寫了一本專書《Retromania》,而The Horrors絕對是此道的佼佼者。先以生猛的車庫搖滾開啟生涯,2009年的第二張專輯《Primary Colours》蛻變為陰鬱的後龐克和瞪鞋風格,水星音樂獎的提名肯定和各大傳媒點名使他們的名氣扶搖直上,但對我來說,除了幾首特別突出的歌曲以外,那張專輯並沒有全面性地打動我。《Skying》可能沒有像前作〈Sea Within a Sea〉這樣一擊必殺的金曲,不過歌曲的水平較一致,沈浸在低迷卻堅毅的奇異氣氛中,每一件樂器在效果器屏蔽下都清晰可辨,顯見在混音和製作上下了很多工夫。The Horrors的團員都是重度搖滾樂迷,《Skying》依舊充滿似曾相識的前人影子,聆聽時腦海中可能會浮現的樂團有The Verve、Echo and the Bunnymen、Ride、Spiritualized、Simple Minds等等,樂團優異的譜曲才華,讓這些歌聽起來最像的還是他們自己。

專輯中沒有任何短於四分鐘的歌,The Horrors一向擅長處理長篇歌曲。長八分多鐘的〈Moving Further Away〉前半段搶耳的鍵盤有Krautrock的風骨,後半段揭露了他們源自噪音搖滾的出身。貫串終曲〈Ocean's Burning〉的吉他和絃神似後搖始祖Slint的〈Wash〉,噪音綿延不絕,化作烈焰中瀰漫的煙霧冉冉上升。

〈Moving Further Away〉



雖然歌詞並不是The Horrors的強項,用主唱Faris Badwan疏離的聲音和華麗的樂器編制呈現,倒也有幾分說服力。首支單曲〈 Still Life〉有絢麗的開端,響亮的合成器和迷濛的吉他包裹著空泛的承諾,說不上讓人寬慰還是不安,最後加入的法國號讓原本的寥寥數語有了份量。然而,〈I Can See Through You〉副歌中的「啦啦啦」還是偷懶了些。

〈Still Life〉


不可否認的,樂團的外型也是他們吸引目光的原因之一,看一些現場影片時,是有那麼一瞬間讓我感受到久違的迷妹心跳。但太「潮」的裝束也變成一種原罪,讓人覺得他們深度不足。如果是Post-punk、New Wave或是Shoegaze樂迷,倒是可以破除成見聽聽《Skying》,暫時滿足對這些樂風的迷戀。

1/10/2012

Fleet Foxes - Helplessness Blues

有多久沒有審視自己的內心了呢?我已經很久沒有這樣做,甚至有些害怕認真釐清自己的一些想法。Robin Pecknold在《Helplessness Blues》當中深入探問許多複雜難解又私密的問題,在這世事難以抓握的現今,他的疑問也許不少人都曾經思考過,化為Fleet Foxes緻密又美麗的音樂,那足以令我在忙碌生活中駐足、陷入長思。

這張專輯第一首公佈的曲目是同名曲〈Helplessness Blues〉,也是去年最優秀的歌曲之一。〈Helplessness Blues〉為整張專輯的主題做了完美的摘要。
成長過程中,我相信自己是獨一無二的
就像眾多雪花中的每一片都型態各異
經過一番思索,我想我寧願當一個
巨大機器中的小齒輪,為某個遠大的目標盡一份力

但我不知道那個目標究竟是什麼
你等著吧,總有一天我能夠回答你

在一連串的猶疑之後,歌曲後半段表達了回歸田野的想望,重拾務農生活,似乎就可以回到較為單純質樸、老一輩的人曾活過的時代,雖然可能只是不切實際的幻想,但這樣的願景令人感到寬慰。整張專輯循著田園詩般的脈絡,展開關於生命的大哉問。


第一首歌〈Montezuma〉一開始,Robin Pecknold便唱道:
現在我比父母親生下姊姊時的年紀還大
這代表什麼呢?

Fleet Foxes在2008年推出的同名專輯雖然旋律優美、和聲溫煦,但Pecknold在專輯一開始的前幾句歌詞,就已經比整張同名專輯中所透露出的自身想法還要多。Montezuma以及歌曲近尾聲時提到的另一個地名Tripoli,都是美國海軍陸戰隊唱的軍歌中與美國歷史有關的地名。不論在什麼時空下,人都會面臨追求財富、信仰、死亡的問題,敘事者對於這些事情充滿困惑,即使似乎到了成熟的年紀,也無法確定是否能夠付出無私的愛。

〈Bedouin Dress〉先哀悼逝去的孤寂歲月,物換星移後,夢中的樂土Innisfree仍不受侵擾,這是詩人Yeats筆下讓他找到心靈平靜的地方,樂團對Innisfree的追尋則貫串了整張專輯。〈Sim Sala Bim〉開頭樸實,歌曲後半段有華美的演奏橋段。

除了〈Battery Kinzie〉、分外悅耳的〈Lorelai〉和小品〈Someone You'd Admire〉以外,《Helplessness Blues》的歌曲大多有不尋常的結構,〈The Plains/Bitter Dancer〉與〈The Shrine/An Argument〉都是顯著的例子。〈The Shrine/An Argument〉特別值得一提,歌曲結構一變再變,彷彿Fleet Foxes寫出了他們的〈Paranoid Android〉,結尾的噪音更令人猝不及防。這些怪異之處可能會讓聽慣柔美民謠音樂的歌迷不太適應,不過需要更多聆聽時間是件好事,主題會隨著每一次播放慢慢清晰。



或許企圖心強烈的〈The Shrine/An Argument〉便足以收束這張幅員遼闊的專輯,但Fleet Foxes總是超出大家的預期。〈Blue Spotted Tail〉只有Robin Pecknold的歌聲和簡單的伴奏,像孩童一樣提出天真的疑問。〈Grown Ocean〉描寫敘事者的一場夢,美好得令人心碎。樂團在同名歌曲中問道「到底為什麼要唱無助的藍調?」,此刻就可以說,因為每個人都問著相似的問題,而且得不到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