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2010

化學世代(上)

由Daniel Land & the Modern Painters推出的"Love Songs for the Chemical Generation"是去年非常好聽的一張專輯,多把吉他融合成如夢似幻的美妙旋律,人聲模糊,如同我們對那些dream-pop歌曲的記憶那般朦朧又耽美得如此不真實。在曼徹斯特長大的Daniel Land不知道是否(曾)屬於專題標題中"Chemical Generation"(化學世代)的一員,至少此輯的歌曲是因這樣的次文化而生,"Codeine"一曲明顯指涉藥物,其他歌曲也模擬意識微弱的狀態。聽著他們的音樂,彷彿和眾人一起隨著同樣的旋律失重般地搖頭晃腦,忘卻自己。

「化學時代」的青年們活躍於一九九零年代的英國,當時搖頭丸(Ecstasy)、快樂丸(MDMA)等與古柯鹼相比之下殺傷力較小的藥物廣泛通行,許多英格蘭的酒吧甚至不供應酒,只私下交易藥丸。這種現象的開端來自西班牙度假勝地伊維薩島(Ibiza)。1987年的時候,一群DJ到伊維薩島體驗在當地興起的舞池文化,而假期的回憶令他們永生難忘:在陽光、海洋、沙灘和迷幻藥的催化下,恍如置身夢中,超現實的迷醉帶他們逃離了整個國家拼命工作、致力於獲利賺錢的枯燥景象。回到英國後,他們希望重現在島上經歷過的美妙體驗,利用舞曲、夜店和搖頭丸,人們在週末得以逃離繁重工作,以頹靡的生活方式放鬆自己,因而構成我們所熟知的Acid House文化。

普遍爭名逐利的大環境讓維生變得困難重重,企業透過不公義的方式賺錢,一個平凡的年輕人則是一出社會就要面對失業問題,用藥、隨音樂起舞成為年輕人對抗社會的方法。與六七零年代的嬉皮不同的是,他們並無要改變世界的理想,也沒有龐克世代的反叛姿態,他們透過純然的享樂暫時遠離殘酷現實。Acid House事實上和政治性的宣言完全相悖,因為倘若明確表示反對什麼,那似乎也代表自己相信與反對之物處於對立的信念。這個世代的年輕人是避世的,他們不願意聽到更多受現實催折的實情,只想狂歡,徹底受到感動,和音樂融為一體。

從音樂上來看,Acid House的樂風也打破六零年代時由超級樂團或歌手橫掃樂壇並影響聽者想法的情形。歌曲著重在節奏,讓人聆聽時能跟著舞動,同時含有迷幻的元素讓人脫離理性思維的綑綁,徹底出神。在舞池中和眾人律動,登時自己變得什麼也不是,也因此如釋重負,如入天堂。

Primal Scream--"Loaded"


The Stone Roses--"Fools Gold"


Happy Mondays--"24 Hour Party People"


Underworld--"Born Slippy"


New Order--"Here to Stay"


此處有一合輯,收錄化學世代熟悉的歌曲。

英國是個階級區隔明顯的國家,許多的文學和音樂作品都描寫了社經地位不同的人交會時的衝撞,不過Acid House這個次文化提供了某種消弭階級與種族間對立的可能性。起初,英國各個階級和人種的年輕人之間並沒有太多共同點,然而普遍的就業困境、失敗的訓練機制、過時的法律規範、貧富差距等磨難讓人們在夜店裡相遇,同是天涯淪落人,同樣透過音樂和藥物得到安慰,彼此之間的歧異已經不重要。因此,Acid House納入了各類不同的影響,是一種多元、折衷的次文化。

2 意見:

Noise Kelvin 提到...

很精釆! 很喜歡你的選曲. :D
期待(下)篇!

Debby 提到...

謝謝你!歡迎常來玩 :)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