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6/2007

布拉格的春天

昨天在視聽中心看了The Unbearable Lightness of Being的電影版—〈布拉格的春天〉,據關門時間只有兩小時,但電影長三小時,只得不停快轉;有機會的話,也許會再一次看詳細一點。

電影缺乏了小說中的哲學討論,加強了愛情和戰爭的部分(俄國進入捷克之後,社會情況驟變的那些鏡頭,給觀眾很強烈的感受);因為讀過小說,忍不住會覺得電影拍不出原著的深度(即使是去掉哲學論述,把它當一般小說來看,也是一樣)。

電影裡看得出Tomas在對Tereza的愛和他個人處處留情的本性之間痛苦掙扎,但他殘忍的一面卻不見了;電影中的Tomas比書中的要溫柔許多,在獵豔的過程裡,有時候甚至看起來像個小丑。

Tereza溫柔、細膩的特質動人地呈現在電影裡,可惜無法交代她的成長背景、過去經歷等等,讓她變成依附Tomas的脆弱小動物;電影裡的她還有一種特殊的孩子氣;就某一方面來說,她能一開始拋下一切到布拉格找Tomas,又忍受他在戰亂前後皆然的種種脫序行為,需要很大的勇氣;如果Tereza的這一面也能傳遞給觀眾,就更好了。

Karenin這隻小狗,在電影裡可愛極了。

Sabina我覺得是在電影裡呈現比較成功的角色。她的才氣、放蕩、害怕安定,在每個動作間顯露無遺;不過電影把她和Tomas的關係浪漫化不少,後來看影評,有些觀眾誤會他們其實是相愛的,實則不然,用愛情定義他們的關係會太狹隘。

Franz的戲份少得可憐,只看得出他是個用奇怪的方式遵守自己所謂的忠貞的迂腐男子。他被Sabina的豪放激情吸引,卻自掘墳墓。在書裡、電影裡,都是個受人同情的角色。

拍成電影,書裡的事件就照時間順序出現,結局算是個小小例外。結尾的鏡頭讓我想到Coldplay"The Scientist"的MV,都是開車駛向生命的終點(不過MV倒過來拍),給人難以言喻的悵惘感受。

據說當時Kundera知道自己的小說被拍成電影時,勃然大怒;我可以理解原因:沒看過小說的話,電影很可能只被理解成一個還算精緻(而非常養眼)的愛情故事。生命的重量、偶發事件毫無邏輯地影響每個人的生活,也是讓小說踦身名著之林(我想用別的說法,但一時詞窮)很重要的部分。

推薦這部片嗎?應該還是會推薦吧... 畢竟小說不是那麼好讀,而且再害羞地強調一下,這部片... 很煽情。

3 意見:

annie 提到...

請問哪裡看的到這部

Debby 提到...

Hi, Annie!

我是在清大的視聽中心看的,其他地方我不確定,也許可以到出租店問問看?

Unknown 提到...

出租店有,我在白鹿洞借的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