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8/2009

鼓打鍵盤 Drum nK Bass

來自清大迴聲社的鼓打鍵盤,音樂多采多姿,沒有任何譁眾取寵的招數,只有源源不絕的創意,練團室又小又擁擠,靠著想像力也能創造出含有巨大能量的音樂。

他們的音樂風格顧名思義,即是鍵盤與鼓搭配的組合,鍵盤音隨著歌曲高低起伏,表情豐富。但貝斯也相當的搶耳,帶來除了鼓擊之外另一重生動的節奏。在台灣另一個會令人想起,以鍵盤為主的年輕樂隊是閃閃閃閃,不過鼓打鍵盤人聲出現的並不多,主要還是靠樂器演奏與電子音效來譜出音樂的面向與層次,編曲因而需要格外下工夫。除了一些後搖滾和爵士的影響外,「太空搖滾」一曲把迷幻的噪音音量調小作為背景,讓鍵盤領頭當音樂主體,聽來耳目一新。「悼念我的愚蠢」一曲展現出他們編故事的能力,描寫要揮別哆啦A夢的大雄,故事因為不受歌詞設限,我們可以透過活潑的樂音想出自己的情節。



12/16在西門河岸留言有場演出,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前去欣賞。

Favorite Albums Not Released in 2009

今年的中段(四月到九月)在公司待的時間非常長,辦公室慘白的日光燈反映著貧乏的腦中風景,為了獲得滋養,我比往年更嗜音樂。因為2009年尚未結束,先記錄下並非在今年發行但十分喜愛的專輯,以下依字母順序排列。

The Black Heart Procession--"2" (1999)
在黑暗潮濕的山洞裡奏出的音樂窒悶,但真誠不減。黑心行進的音樂正給我這樣的感受,黯淡陰沈,偶爾出現的甜美彌足珍貴。

Black Mountain--"In the Future" (2008)
我喜歡Black Mountain的各個side project大過主團,後來發現"In the Future"也很有意思。每個樂手各有本事,如果專輯是衣服,設計時就沒有去除線頭和多出來的布,呈現不對稱、紛亂的樣貌。專輯偶有失焦的地方,例如近17分鐘的"Bright Lights"後面的冷場,大致上聽起來都是有趣的。

Catherine Wheel--"Ferment" (1992)
瞪鞋專輯總是黏乎乎,不然就霧茫茫,令人醉倒不起嗎?瞪鞋第一代的Catherine Wheel打破了我的刻板印象。他們當然也使用吉他噪音,但歌曲主幹是美國另類搖滾,帶有金屬質感。在首作以後的專輯瞪鞋風格即付之闕如,"Ferment"因而可貴,難得瞪鞋也能熱血。

Cranes--"Loved" (1994)
超夢幻童音女聲+規律、誦經般的節奏+白色噪音吉他。

The Daysleepers--"Drowned in a Sea of Sound" (2008)

The December Sound--"The Silver Album" (2007)
瞪鞋是我今年的聆聽重點,其實遇到的白開水還不少,這張專輯成功脫穎而出。像A Place to Bury Strangers一樣,這團來自紐約並使用工業噪音,音量較小但破壞力不減,如此密閉壓迫,把閃亮的銀色解構成單調的灰色線條。

The Early Years--"The Early Years" (2006)
新一代的瞪鞋團,但風格不偏向三大團任何一支,融合了Kraut-Rock、後搖滾、太空搖滾等元素,還有英倫風的美好旋律卻不芭樂,相當好聽。

Elbow--"Asleep in the Back" (2001)
自從Joy Division結束,New Order步入經典之林,Madchester光彩照人後,曼徹斯特城的蒼白鬼魂是否已退居幕後了呢?除了Doves以外,Elbow也繼續寫出生活在這工業城市裡的抑鬱心境,他們沒有Doves那些讓人起舞的節奏,而拿著筆坐在桌前,靜靜地沈思。

Elbow--"The Seldom Seen Kid" (2008)
略嫌市場取向,但可能是Elbow所推出的專輯當中風格最完整的,細緻優美。

The Folk Implosion--"Dare to Be Surprised" (1996)
The Folk Implosion--"One Part Lullaby" (1999)
Dinosaur Jr.的貝斯手Lou Barlow曾經和吉他手J Mascis鬧不合而離團,直到2005年才回鍋。Barlow不在小恐龍的期間依舊很活躍,專注在名列Lo-fi大團之一的Sebadoh上,The Folk Implosion則是他和John Davis組成的side project。此團最有名的歌是收錄在電影"Kids"原聲帶中的"Natural One",但他們專輯長度的發行品也都非常好聽,Barlow個人的創意巧思躍然於流暢自然的音符中。

Hearts of Black Science--"The Ghost You Left Behind" (2007)
"Empty City Lights"這首歌真美麗。除了該曲之外,專輯中的歌曲有著SoFaD時代Depeche Mode的電子樂音,去掉那些浮誇的吉他,並加入更多細膩的感情。

The Honeydrips--"Here Comes the Future" (2007)
瑞典的indie-pop團,有俗得很到位的合成器旋律,歌曲名稱("(Lack Of) Love Will Tear Us Apart")和歌曲中間("It Was A Sunny Summer Day"後段出現了"Ceremony"的間奏)毫不掩飾地仿古,然後加入如口白等奇怪元素,像在復古趴中開心玩耍。

I Am Kloot--"Natural History" (2001)
I Am Kloot--"I Am Kloot" (2003)
I Am Kloot和Doves、Elbow一樣都來自曼徹斯特,也許我就是特別偏愛來自那個城市的音樂吧。I Am Kloot的音樂用很直白的方式形容,就像Liam Gallagher唱不插電的Elbow歌曲。

Kitchens of Distinction--"Love Is Hell" (1989)

Kitchens of Distinction--"Strange Free World" (1990)
KOD的第二張專輯沒有"Love Is Hell"撩撥的驅力,而加強製作和編曲,他們那在迷濛的白色噪音中使用壯麗副歌的風格更加成熟,歌詞也更富詩意。

My Latest Novel--"Wolves" (2005)
My Latest Novel來自蘇格蘭,風格是indie rock和folk rock的折衷,除了一般的吉他、貝斯、鼓以外,也會有小提琴、木琴和口琴等樂器搭配,不時還會有口白,曲風繽紛,歌曲的結構常常令人意外,往往前奏是一回事,進入主歌後又是另外一回事。和The Decemberists一樣,就算主題黑暗,還是會以悅耳的旋律包裹住。

Neutral Milk Hotel--"In the Aeroplane Over the Sea" (1998)
Lo-fi音樂的經典專輯,真是相見恨晚,雋永。

The New Pornographers--"Twin Cinema" (2005)
大編制的加拿大樂團,曲風熱鬧歡愉。

The Rural Alberta Advantage--"Hometowns" (2008)
加拿大Lo-fi樂團,專輯內容如其名,靈感來自他們的家鄉,音樂聽起來沒有太多修飾,有些粗糙但貼近人心。

School of Seven Bells--"Alpinisms" (2008)
年初時連續聽了幾個月,Deheza雙胞胎姊妹的和諧的歌聲夢幻無邊,製作十分精緻,讓噪音與合成器的比例達到不影響旋律性又創造出神秘氛圍,歌詞雖然拗口,和音樂卻很密合。

Sonic Youth--"Goo" (1990)
是Sonic Youth朝主流音樂靠攏,軟化實驗性的作品。

Supercar--"Three Out Change" (1997)
超級車的第一張專輯青春無敵,日搖瞪鞋,讓人邊聽邊甩頭。

Supercar--"Highvision" (2002)
電氣化之後的指標專輯,實驗性和旋律調和得恰到好處,不論是整體或單一曲子都品質很高。

The Verve--"The Verve EP" (1992)
太美麗了,難怪許多人喜歡"A Storm in Heaven"勝過"Urban Hymns"。

Young Galaxy--"Young Galaxy" (2007)
加拿大的indie-pop團,雖然是第一張專輯,卻沒有一般樂團急於表現的樣子,不論是編曲或人聲都很沉穩,是給大人聽的、帶著微噪氣質的專輯。

橙草--"積雨雲" (2008)
生命力隨著音樂流洩出來。

羅大佑--"之乎者也" (1980)
羅大佑--"未來的主人翁" (1981)
這兩張跟上列專輯排在一起顯得很跳痛,但我確實是從今年才開始聽羅大佑,在二十幾年前作出這樣的音樂必定石破天驚,即使現在聽也不覺得過時,而且我似乎沒看到近年來才華能出其右的作詞人。

12/02/2009

夢憶昔日愛戀--Faunts "Feel.Love.Thinking.Of."


大雪紛飛的季節裡,只想蜷縮在被窩中,細數曾經相愛的記憶。

Faunts是2000年在加拿大亞伯達省大愛德蒙吞組成的樂團。在第二張專輯"Feel.Love.Thinking.Of."的廠牌官方網頁上,寫著以下的簡介:
「寫下自身經歷」是年輕的歌曲創作者最常聽到的建議,可能也是最好的方式。但是對Faunts來說,這樣的建議不但誤導而且壓抑他們的才華。這個樂團是利用想像力在創作。
在發現他們目前推出過的作品彼此之間甚至單一作品內在都頗為殊異後,我想以上的敘述並不過譽。

第一張專輯"High Expectations/Low Results"台灣有代理,融合了緩飆、後搖和瞪鞋等風格,靈動的鍵盤音和層層堆疊的吉他勾勒出一個如夢似幻的世界,人聲的部分像是由Thom Yorke擔任瞪鞋電子團主唱,有種奇妙的違和感。其中如"Instantly Loved"、"Will You Tell Me Then"、長篇"Gone With The Day"等都保有傳統shoegaze或dream-pop歌曲的特色。"Twenty-Three"有類似The Album Leaf的電子音效和機器鼓碎拍,在歌曲中段進場的模糊和聲帶來驚喜。

首作"High Expectations/Low Results"獲得好評後,Faunts由原先的三人編制增加為五位團員,他們在2006年推出的"M4"EP,標示了風格質變的開始,節奏變快、電子成分也大幅提高。"M4"本來試圖為三部加拿大獨立短片擔任配樂,後來"M4 (Part II)"一曲成為暢銷Xbox 360電玩Mass Effect的主題曲,讓樂團更為人所知。

既然電了就要電個徹底,2008年Remix專輯問世。

他們逐步的電氣化,被音樂評論網站音叉譽為「由Joy Division轉變為New Order的過程」。納入製作先前EP和Remix專輯的經驗,2009年的第二張專輯"Feel.Love.Thinking.Of."保留了首作的迷離氣氛,但整體感更佳,每首歌曲的長度縮短並加強譜寫旋律,雖然描繪的依舊是失落,聽時卻更加期待在北國漫長的死寂冬日後,即將到來的新氣象。

專輯同名曲"Feel.Love.Thinking.Of."的電子節奏蹦跳出來,聲明這不是一張耽溺於情傷的作品,而像是翻閱過去的日記,讀到曾經呼天搶地的傷痛時抿嘴一笑,如今那些逝去的美好更讓你記憶猶新。談的是舊愛,音樂因而含了一些讓我們念茲在茲經典樂團的影子,有New Order般的流行曲調和the Smiths的浪漫。

"Feel.Love.Thinking.Of."


雖然人聲在"Feel.Love.Thinking.Of."當中比先前的作品占更重要的地位,有時候後製和電子效果才是構成一些歌曲的亮點,譬如貫串"It Hurts Me All the Time"一曲復古的合成器旋律、迷幻堆疊的''Lights Are Always On"結尾、"I Think I'll Start a Fire"極簡律動的背景音樂等。"Das Malefitz"是唯一的純音樂曲目,像是過去類後搖長篇作品的精簡版。

"It Hurts Me All the Time" (Live)


"Lights Are Always On"


"Feel.Love.Thinking.Of."可能不是一聽就會愛上的專輯,不過我不知不覺播放了好幾次。低溫襲擊,刺骨的寒冷彷彿永不止歇,但冰雪已經在無意識的情況下逐漸融解。

11/26/2009

Kitchens of Distinction--"Love Is Hell"


愛如煉獄,因為我們進入時總是帶著自己全部的畏懼、不安和猥瑣。突如其來的情緒擾亂了純淨浪漫的愛情,像美好旋律之中間歇發出的效果器噪音。

Kitchens of Distinction發跡時期屬於第一代瞪鞋樂團的年代,可惜他們音樂石破天驚的程度遠不如My Bloody Valentine、Slowdive和Ride三大團,到現今已不太受重視。今年開始聽他們的專輯,其中1989年發行的首張專輯"Love Is Hell"最讓我喜愛。專輯中的歌曲大多有順耳的旋律和控制得宜的噪音效果,氣氛詭密但從頭到尾相當統一,初聽時並不覺得有什麼格外突出的地方。然而如同任何推出野心勃勃首作的搖滾樂團一樣,"Love Is Hell"當中滿是用來宣告自身與眾不同的元素,每次聆聽都會有新的發現。

"The 3rd Time We Opened the Capsule"


"Elephantine"


主唱Patrick Fitzgerald甫出道就出櫃,當時這樣的舉動並不尋常,也讓Kitchens of Distinction名符其實地「酷」,歌曲"Hammer"和"Prize"詞中都有清楚對同性愛的描寫。除了性向以外,部分歌曲探討的議題也相當辛辣,主打歌"The 3rd Time We Opened the Capsule"描述使用藥物後的幻覺,"Courage, Mother"模擬已婚婦女想逃離家庭與婚姻的心情,"Margaret's Injection"甚至直接咒當時顧人怨的英國首相柴契爾夫人去死。即使主題爭議性強,他們的詞還是以詩意取勝,並不淺白,"Shiver"是我讀過對性最美麗的描寫之一。
等著,看她的冰霜融去
沾濕那橙色肌膚上的陽光
她的聲音緩慢響起,清亮如鑼
腹部如海水般猛然灑落在我緊迫的背脊上

她令你顫抖,令我心醉神迷
"Shiver" (Live)


專輯的後四首歌原本來自"Elephantine EP",最後一首歌"Anvil Dub"尤其表現出他們的年輕氣盛,律動的節拍具有雷鬼風情,Patrick Fitzgerald的唱腔多變,時而讀口白,時而呼喊,最後歌曲爆發成一連串的樂器噪音和人聲喊叫,這種抱持好玩態度的實驗特別難能可貴。他們的下一張專輯"Strange Free World"獲得規模稍大卻也稱不上大紅大紫的成功,風格成熟穩重了不少,後來樂團逐漸捨棄噪音,轉為普通的吉他搖滾,終於在1996年解散。"Love Is Hell"留下的躁進青春,像我們年少時談的戀愛,即使幼稚荒唐也不願放手。

11/25/2009

超好用線上剪貼簿--Posterous

長期以來非常希望使用一個能夠方便整理網路上資料的服務,記憶中我第一次嘗試的線上書籤服務是Delicious,當時仍不了解標籤有什麼重要性,要分享資訊的話,直接貼在BBS上最輕鬆便利,所以帳號申請後就幾乎完全棄置,頂多偶爾把我的最愛備份上去。

自從無名小站關站,我也從學校畢業之後,就漸漸脫離了BBS,線上的閱讀量日益增加,終於在去年底我再度開始使用微網誌服務—Tumblr



TwitterPlurk相比,Tumblr著重的是資料分享而不是社交功能,它對來源資料的分類和方便的bookmarklet(書籤小程式)都讓我愛不釋手,佈景主題多樣又漂亮。然而對我來說,Tumblr和Twitter及Plurk有一個同樣的缺點,就是預設只能依照發表日期搜尋自己集結的內容,雖然Tumblr可以插入使用者設計的標籤雲外掛來補足,使用上還是不太方便。

前面敘述了許多和標題無關的內容,正好凸顯Posterous的優點,讓我使用了幾天就決定完全搬家

Posterous是第一個可以使用電子郵件發表文章的微網誌服務,只要寄信到post@posterous.com,信件內容會自動轉換成文章發佈,標籤功能是內建的,方便分類建檔。此外,還可以在其中設定同步到其他服務,同時自動貼到Twitter、Plurk、Facebook、Flickr等等,它也提供bookmarklet



最殺的功能是,提供從其他網誌匯入內容,包含Tumblr,我只用半個晚上的時間就把Tumblr的內容匯過去並整理完畢。目前Posterous仍遜於Tumblr的地方大概是佈景主題,不過如果會CSS的話還是可以自行調整外觀,以後據說還會推出從Tumblr匯入佈景主題。

11/13/2009

The Black Heart Procession--"Six"


The Black Heart Procession在今年推出他們的第六張專輯,延續了前三張專輯以數字命名的傳統(在第四張和第五張時打破)。第一次聽到主打歌"Witching Stone"時,不禁驚嘆怎麼會有如此苦澀低迷的歌曲,但又如同坐在一輛不是由自己駕駛的車上一般不得不隨之前進。

"Witching Stone"


"Drugs"


為專輯揭開序幕的"When You Finish Me",鋼琴伴奏製造出詭異的效果,讓人馬上停下手邊的工作。然後我們就跟著樂團一起進入了恐怖小說裡,一起流浪到荒原,在城市裡漫步遭老鼠襲擊,激烈又戕害自身地愛。

歌曲中使用哥德式的情節是黑心行進一貫的路數,主唱Pall Jenkins在心碎時因此比一般人摔得更重,他墜入地底、在斷頭台上受刑、遭大火吞噬。在這陰雨令人不悅的深秋裡,在這災害頻仍、劫貧濟富、當局腐敗的台灣,我突然意識到那些駭人情節其實和實際情況差距不大。專輯的第二首歌"Wasteland"讓我想起讀英美文學的人第一次遭遇都要皺眉的T. S. Eliot詩作,詩中實驗性語言的拼湊難以消化,卻都取材自日常生活,"Six"相較之下容易入口不少。當你失意困頓,想找個人互吐苦水、同病相憐,"Six"會是你的首選,而且其中主角的慘劇比你的更加戲劇化。

"Six"也許無法超越異常優秀的前作"2",不過編曲更加洗鍊,繼續道出關於心碎、抑鬱、死亡和孤獨的故事,在那昏暗的曲調中加入的小提琴等弦樂器演奏,彷彿四周出現的一點光亮,被我們迫切地需要。

10/30/2009

曖曖內含光--Lightning Dust "Infinite Light"


暮色和雜沓的高速公路構成這城市的景象
似乎在對我們訴說故事,平淡的日子不再一成不變
能自由自在讓思想奔馳
欣賞到從未見過的風景
我們陷在時間的洪流和熟悉的路程中
只能茫然前進
所以,我們掃去了夢想,總是忙得沒時間思考,不停道歉
--Lightning Dust "Never Seen"
天空出現一道閃電,暴風雨就要來臨。我們兀自在野外嬉戲,不願回家。

Lightning DustBlack Mountain的兩位成員Amber Webber和Joshua Wells的side project,歌曲較為流行取向。Amber Webber和Black Mountain的另一位主唱Stephen McBean一樣,都是參加歌唱選秀節目絕對不會晉級前幾強的歌者,McBean的聲音慵懶而缺乏特色,Webber的抖音則辨識度極高卻暗啞又鼻音重,Lightning Dust沒有Black Mountain豐富的樂器演奏來陪襯人聲,即使Webber缺乏一副金嗓,她不完美的歌喉聽起來卻分外平易近人,"Infinite Light"是她和Joshua Webber的第二張專輯。

此輯的歌曲大多以空心吉他或鋼琴為背景,搭配樸拙的鼓機,加入電子音效也只是低調的妝點,和Black Mountain家族的熱鬧大編制差別甚大;像夏日晚間閒適地坐在院子裡,聽樂團娓娓道出他們的故事,有開心的有傷感的。聆聽"Antonia Jane"或"I Knew"這類較輕快的曲子時恣意追逐,而"Never Seen"、"History"或"Waiting On The Sun To Rise"則讓人頓時坐定,陷入回憶裡。

"I Knew"


"Never Seen"


"History" (Live)


不論播放時音量開得多大,"Infinite Light"都是一張深沈的專輯,緩緩綻出光芒。在令人畏懼的黑暗來臨前,我們要繼續跳舞,別停下來。時間會把房間裡的器物風化為塵土,地面裂縫處處,但在"Take it Home"的小提琴聲淡出後,你知道自己依然安好無恙,末日還沒發生。

10/29/2009

Elbow--"Mirrorball"

誰來幫我清理我掉了一地的雞皮疙瘩和流了滿臉的淚水?



給妳一吻
輕輕地,不會喚醒熟睡的嬰孩
吻在妳臉上
那張讓我捨不得闔眼的臉

街道與我的雙足一起奏出歌曲
黎明拉長了我的影子
映在妳身上,親愛的
一切已經改變

悲哀曾是我名字上的塗鴉
我需要一個人讓我的生命重新完整
找到了妳,親愛的
一切已經改變

妳讓月亮變成了鏡球
街道是空曠的舞台
這個城市鼓瑟吹笙
一切已經改變

所以起身吧,親愛的

昨夜,我們經過一個又一個小鎮
親吻著,彷彿從未吻過
現在我了解到,過去所踏出的每一步
都是為了要到達
妳的門前
在妳沈睡的同時
一切已經改變

妳讓月亮變成了鏡球
街道是空曠的舞台
這個城市鼓瑟吹笙
一切已經改變
I plant the kind of kiss
That wouldn't wake a baby
On the self same face
That wouldn't let me sleep
And the street is singing with my feet
And dawn gives me a shadow I know to be taller
All down to you, dear
Everything has changed

My sorry name
Has made it to graffiti
I was looking for
Someone to complete me
Not anymore, dear.
Everything has changed

You make the moon a mirrorball
The streets an empty stage
The city sirens, violins
Everything has changed

So lift off love
All down to you, dear
And lift off love
All down to you, dear

And we took the town to town last night
We kissed like we invented it
And now I know what every step is for
To lead me to your door
Know that while you sleep
Everything has changed

You make the moon a mirrorball
The streets an empty stage
The city sirens, violins
Everything has changed.
Everything has changed.
Everything has changed

10/19/2009

幾張James的bootlegs推薦

James的部分專輯並不好買,搜尋bootlegs就更困難了。日前在網路上找到部分現場錄音,如獲至寶,在此分享品質較好的幾張。因為個人偏愛加上巧合,只有1991、1992和1997年的檔案。

這是James在推出"Seven"之前的現場,不過已經出現不少"Seven"專輯裡的歌曲,成為聆聽趣味所在。如標題所示,樂團是在巴黎演出,可以聽到Tim Booth不時烙法文。James早期常被評為師法The Smiths,這份靴腿是除了錄音室專輯的另一道線索,整場表演聽來詩意又俊逸。

推薦歌曲:

Sound
1991年的版本比日後錄音室的節奏略快一些,歌詞稍有不同,整首歌也沒有那樣飄忽的空氣感,Tim Booth的呼喊依舊,但情感更為直接不加修飾。

Live a Love of Life
沒有錄音室版本的多樣樂器,更像搖滾歌曲。

Born Of Frustration
習慣原曲,很難想像要是沒有開頭的「嗚嗚嗚」這首歌會變成什麼模樣,這個版本正沒有喊叫,證明優秀的曲子即使形式略微改動依然動聽。

這就是貨真價實"Seven"的巡迴演唱會,其實有推出DVD,也可以在YouTube上觀賞,但愛團錄音永遠不嫌多。曲目中出現了"Out to Get You",雖然是"Seven"和先前專輯的歌曲,呈現方式染上了"Laid"的氣質。

推薦歌曲:

Ring the Bells
此為James名曲之一,但個人覺得錄音室版本過於激昂,這首歌本身已經有很大的力量足夠爆發,不必讓樂器也放聲大作,這個版本有點不插電的味道,像陰雲中緩慢射出的一道陽光。

Next Lover
不像錄音室版本那樣漸強,比較像隨意哼唱的民謠。

Top of the World
氣氛取勝。

經過實驗性作品"Wah Wah"和Tim Booth的solo project之後,James再次出發,所以會聽到Tim Booth表示「媒體說James行將就木是不實報導」。這場錄音不那麼詩意,但爽朗明亮,團員似乎也樂在表演中。

推薦歌曲:

Sometimes
比錄音室版本更棒,旋律奔放,Tim Booth自然唱出的幾個轉音更是神來之筆。

Lost a Friend
在"Whiplash"中,它夾在"Tomorrow"和個人很愛的"Waltzing Along"之間,未引起注意。這邊放在第三首,Tim Booth把它唱得充滿靈氣,超級無敵大合唱又往前挪,讓我對它的印象大大加分。

How Was It for You
幾乎變得和"Ring the Bells"原版一樣熱血。

大型音樂祭的表演想當然是金曲大放送,不過James竟然表演了一些出自"Wah Wah"的冷門曲目,真是驚喜。

推薦曲目:

Tomorrow
這首歌充滿生命力,不論開場或結尾都可以鎮住全場。

Jam J
來自"Wah Wah"的歌曲,在現場脫去了一些實驗因子,變得平易近人。

Say Something
雖然我很喜歡"Say Something",後來的現場版本有時讓我覺得它必須擔負取悅觀眾的目的,變得支離破碎,這個版本沒有這樣的感覺,很有完整感。

大概是歌迷集結的不插電選輯,歌曲來源分歧,CD2後半部份還偷渡了一些現場;品質不一致,但部分歌曲非常精彩。

推薦歌曲:

Sit Down
經典之作的另一種表現。

Someone's Got It In For Me
除去那些實驗性元素後,是赤裸裸的情緒。

Runaground
原本我覺得它很平凡,這個不插電的版本卻閃閃發亮。

Lose Control
和原曲差別很大,聆聽後一樣使人低迴不已。


徵求"Laid"時期的"A Strange Day",目前還沒找到,在YouTube上可以聽"Five-O"和"P.S."。

10/12/2009

The Daysleepers--"Drowned in a Sea of Sound"

Starla
去作夢
在妳每次閉上眼的時候

鳥群飛過
樹叢間
微風吹動樹葉

星光燦爛
照亮我
在遙遠遼闊的天空下
--The Daysleepers "Summerdreamer"
愛的產生,超乎理性。

夏天時憂悶過於頻繁,鎮日鬱鬱寡歡。從前憎恨的烈日突然成了我的活力來源,我需要空氣,需要到戶外。在一個陽光意外出現的日子,我們出發,為了看到海水藍。

The Daysleepers的首張專輯,聆聽時彷彿浸泡在湛藍海水裡, 溫習各種海濤的聲音。"Drowned in a Sea of Sound"不能算是一張很創新的作品,歌曲裡展現出shoegaze這樂風的各項特色—男女聲交替出現、清亮好聽的吉他等,但噪音用的不多,聽瞪鞋時心底浮上的綺麗幻夢因而不再模糊難辨。

因著生命不斷走向複雜,已經很難明確指出究竟在企盼什麼,但想要之物確實存在。整張專輯的調性也是如此,飄渺而不虛無得讓人昏睡,幸福地半夢半醒。第一首歌"Release the Kraken"聽時彷彿經歷戀愛,心化為溫馴的獸。

"Release the Kraken"


自此專輯便重複出現近似的主題,如獸、天空與星體、奔跑/遷徙、夢與海洋。"Tiger in the Sea"是聽起來感受最豐富的曲子,有昂揚吉他、厚實bass和略帶反抗意識的歌詞,但其他的歌曲也各有千秋。即使漸漸入冬,"Drowned in a Sea of Sound"為我保存了炎熱夏天的溫度,直到嚴酷的冰凍。

8/27/2009

療傷系粉紅色噪音--Pink Mountaintops "Outside Love"

Pink Moutaintops是加拿大迷幻獨立樂團Black Mountain首腦Stephen McBean的side-project,團員名單和Black Mountain幾乎一模一樣,不過除了依舊迷幻,兩團的音樂沒有太多其他的相似點。"Outside Love"是他們的第三張專輯。

McBean去年夏天在一場婚禮上遇到A Silver Mt. Zion的小提琴手Sophie Trudeau,兩人相談甚歡後決定合作完成一些McBean已經寫了三四年卻沒有進錄音室製作的歌曲,McBean也邀了Black Mountain的夥伴們一起參與,還有獨立音樂圈子的Jesse Sykes以及Kathryn Calder來跨刀。這批創作主題大多為愛情,少部份關於友誼,團員在不願把自身照片登上封面的結果就是選擇使用美國暢銷愛情小說作家Danielle Steel的書來惡搞當作專輯封面。

如同封面所釋出的訊息,"Outside Love"就像一本異色愛情小說,放在藍色絲絨上,既怪異又有趣。樂手眾多讓這張專輯風格豐富多樣,從紛雜中殊途同歸,燃放五光十色的煙火。第一首歌"Axis Thrones of Love"就是超溫馨大合唱曲,顛覆了我們對一般迷幻專輯陰鬱晦暗的印象,卻又受到那熱鬧氣氛感染,連"Execution"(死刑)、"Vampire"(吸血鬼)這類詭異主題的歌曲也都處理得溫馨無比,撫慰聽者的心;"Holiday"、"And I Thank You"和結尾曲"Closer to Heaven"更是一派樂觀。

"Execution"


"Vampire"


專輯也有慢下來的時候,第三首"While We Were Dreaming"是我此輯最喜歡的歌,也是少數不是由Stephen McBean主唱的。和其他有絢麗元素的曲子相比,單純的吉他顯得格外安靜,Sophie Trudeau顫抖的聲音充滿感情關懷著為情所困的聽者,很難不被打動。

如果要找到一點Pink Mountaintops前一張備受好評的專輯"Axis of Evol"的影子,則可以聽聽"Outside Love"和"The Gayest of Sunbeams"。與專輯同名的"Outside Love"是另一次安靜的時刻,如果不是因為男女合唱可能會誤以為自己在聽Spiritualized的歌。"The Gayest of Sunbeams"完全由噪音包覆,鼓點急促,不過由於主題歡樂,聽的時候似乎可以看到這群樂手在錄音室裡跳上跳下的愜意畫面。

在網路上可以找到部份歌詞,和全輯溫情與惡趣味兼具的風格同調。溫暖的"While We Were Dreaming"竟然使用"And if I could find your heart/I would pull it from your chest/And smash you with my fist/Til it was beating"(如果我找到你的心/我會把它從你的胸口拉出來,拼命用拳頭捶打它/直到它繼續跳動)這樣血腥的意象。同時出自"Holiday"的"Everyone I love deserves a holiday/in the sun/almost every day/til the lions are off their backs"(我所愛的每個人都應該享有假期/在明亮陽光下/度過愉悅的每一天/直到邪惡的獅子們自亂陣腳)卻真誠又善良。"Outside Love"用一種獨特的方式為聽者上藥,讓傷口得以復原,是今年非常值得一聽的作品。

8/12/2009

Music Terminal 8/1-8/2

參加音樂祭只是為了重現對音樂的記憶。

今年的Music Terminal原本並未引起我多大的興趣,只因近年來的的夏日出遊習慣而非常自然地參加。事前包括票價、優惠活動或原本應來卻未來的樂團都似乎與我無涉,生活已讓我麻木不仁。

因為一位伙伴對The Radio Dept.的熱愛而初次到機場接機,拿著她精心製作的海報,我腦中浮現的卻是去年在同一處航廈送別要到倫敦讀書的好友,她已即將完成學業,我的空虛則需要搖滾樂來填滿。雖然只有12人,The Radio Dept.看到大夥依然顯得驚訝而手足無措,我拿起相機逐步捕捉這段到處不存在我的時刻。其實The Radio Dept.也是我十分喜愛的樂團,但他們在伙伴們的生命中更為不可或缺,能見證相見歡的一刻,萬分榮幸。

車子駛往休憩處,車上播著"Lesser Matters",艷陽因音樂而氤氳,如同閃亮青春年華被蒙上哀愁霧氣一般。

這次讓我最融入的表演團是新褲子,來自對岸的新浪潮/後龐客樂團。壓軸的Placebo從頭到尾沒有冷場,在"Special K"的時候能隨著Brian的歌聲唱著"ba-la ba ba balalala",就像作夢一樣。Ghost出人意表。



然而記憶中最快樂的時候竟然在聽盪在空中。

keyboard手是個可愛的女生,一邊彈鍵盤一邊跳舞,看起來非常享受表演;其他團員也似乎心情愉快,混合了那卡西和雷鬼風格的音樂極具感染力。



沒有看完Tricky表演就和同行伙伴一起回台北了,到了車站遇到火車誤點,彷彿是厄運開端。不久之後Nine Inch Nails演唱會就因為技術問題停辦,主辦單位直的音樂社也深陷於重大危機,現實情況和搖滾烏托邦天差地遠。

聽完現場不會改變任何事,但每當活動結束後就再更愛音樂一點。

7/25/2009

Manic Street Preachers--"Motorcycle Emptiness"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每天過著一成不變的生活,唯一不同的只有離開辦公室時時鐘上的數字和播放清單上的歌曲列表,有時候幾乎就要放棄思考,確信下一個生命階段會更好的謊言。幸好有這麼一首歌,宛如當頭棒喝。



文化吞食了文字
鼓吹憎恨的同時,笑容可掬
你組織安全的族群戰爭
傷害重殘者、奴役貧民窟的居民

每天活在謊言之中
生命受到賤賣,永遠、永遠、永遠無寧日

孤寂霓虹燈下,空虛的摩托車
孤寂霓虹燈下,空虛的摩托車

生命等同於慢性自殺
教條式的夢想、遙不可及的神話
威權下的農奴與消費者
享受著這美好的消費主義世界

像肺臟吸入空氣一樣
生命的哀愁、哀愁、哀愁再自然不過

孤寂霓虹燈下,空虛的摩托車
孤寂霓虹燈下,空虛的摩托車

我們只需要你在絕望中再踢我們一腳
我們只需要你在絕望中再踢我們一腳
我們只需要你在絕望中再踢我們一腳
我們只需要你在絕望中再踢我們一腳

孤寂霓虹燈下,空虛的摩托車
孤寂霓虹燈下,空虛的摩托車

駛往他方,景象卻不變
遍佈的死亡隊伍中,每個人都是受害者
我們的歡樂是偽造的
這種快樂來自腐敗的政治騙局

終日行屍走肉
慢慢開始意識到自我,再壓抑、壓抑、壓抑

孤寂霓虹燈下,空虛的摩托車
孤寂霓虹燈下,空虛的摩托車
孤寂霓虹燈下,空虛的摩托車
孤寂霓虹燈下,永恆的虛無
Culture sucks down words
Itemise loathing and feed yourself smiles
Organise your safe tribal war
Hurt maim kill and enslave the ghetto

Each day living out a lie
Life sold cheaply forever, ever, ever

Under neon loneliness motorcycle emptiness
Under neon loneliness motorcycle emptiness

Life lies a slow suicide
Orthodox dreams and symbolic myths
From feudal serf to spender
This wonderful world of purchase power

Just like lungs sucking on air
Survivals natural as sorrow, sorrow, sorrow

Under neon loneliness motorcycle emptiness
Under neon loneliness motorcycle emptiness

All we want from you are the kicks you`ve given us
All we want from you are the kicks you`ve given us
All we want from you are the kicks you`ve given us
All we want from you are the kicks you`ve given us

Under neon loneliness motorcycle emptiness
Under neon loneliness motorcycle emptiness

Drive away and it`s the same
Everywhere death row, everyone`s a victim
Your joys are counterfeit
This happiness corrupt political shit

Living life like a comatose
Ego loaded and swallow, swallow, swallow

Under neon loneliness motorcycle emptiness
Under neon loneliness motorcycle emptiness
Under neon loneliness motorcycle emptiness
Under neon loneliness everlasting nothingness

7/06/2009

愛的催眠曲--Depeche Mode的"Exciter"

我們是一群好色之徒
只會老套的伎倆
所以只能吸引容易上鉤的女孩子
進入我們低俗的世界
--Depeche Mode "The Dead of Night"
在此我為妳獻上
自由愛
讓我們確信這段感情正是
自由愛
不打啞謎,沒有牽絆
自由愛
--Depeche Mode "Freelove"
黑暗的耽溺我們稱之為愛
我們同時染上的這份藥癮
誘使我們深入神秘之境
無法休止地繼續企盼
--Depeche Mode "I Am You"
繼"Music for the Masses"之後,"Exciter"又是一張標題與實際內容大相逕庭的專輯。

推出"Ultra"並獲得成功之後,Depeche Mode在隔年(1998年)推出在1985年之後13年音樂生涯的精選輯"The Singles 86-98",並舉行The Singles Tour巡迴演唱會,當時Dave的健康狀況已大致恢復,演唱會曲目雖然沒有太大驚喜,加入表演陣容的鼓手Christian Eigner和鍵盤手Peter Gordeno讓少了Alan的樂團現場仍偶有精湛演出。巡迴結束後,DM便開始了長達三年漫長的休息時光。

從"Violator"專輯開始DM已經成為重量級樂團,發行專輯的腳步逐年減緩,每次推出作品似乎只是在滿足歌迷們的期待,也能為Depeche Mode這塊金字招牌事業賺進白花花的銀子,"Exciter"應該是這種現象最明顯的專輯。當團員們進錄音室的時候,Martin竟然尚未完成全部的創作,部分歌詞和曲子是在錄音室硬擠出來的;而壟斷歌曲創作的他又還沒準備好讓別人插手寫歌,對希望自己的作品也能放上DM專輯的Dave來說,心裡非常不是滋味。"Exciter"由曾和Björk合作的Mark Bell擔任製作人,雖然他以能為專輯加入細緻的音效和實驗元素而著稱於世,"Exciter"依然難以令聽者「興奮」,極少數的快歌嗨不起來,過多的慢歌聽著聽著眼皮就垂了下來。

"Exciter"是靈感枯竭加上團員關係緊張時的產物,幸好它並非一無是處。

"Dream On"是樂團首次以空心吉他貫串一首歌。此外,如果大剌剌的合成器旋律是DM的特色,"When the Body Speaks"和"Goodnight Lovers"的電子音效簡直低調得不像話,就這方面來看,樂團其實作了一次創新的嘗試。

另外,多年以來DM只有Martin有溫柔的歌聲,但"Exciter"以情歌為主,Dave也學會了輕聲唱歌,這張專輯中碰巧Martin的獨唱之作"Comatose"和"Breathe"都不甚優秀,Dave卻還是那麼稱職的主唱。

最後Martin的歌詞還是非常值得一讀的。 鎖鍊、光芒、靈魂與肉體的衝突都是過去歌曲中常見的意象,全部統整在一起讓"Exciter"成為DM風格的情詩全集。"Freelove"是Martin筆下極少數完全不帶邪念去面對一段感情,當時必定感動了一大批歌迷。

"Dream On"

"I Feel Loved"

"Freelove"

"Goodnight Lovers"


Tracklist:

1. "Dream On" – 4:19

2. "Shine" – 5:32
歌詞剪貼自過去歌曲,經由Dave深情的詮釋,動人依舊。

3. "The Sweetest Condition" – 3:42
"Sweetest Perfection"的仿作?普普通通不好不壞的一首歌。

4. "When the Body Speaks" – 6:01
細膩感情靜靜流到心底,現場版一樣美麗。

5. "The Dead of Night" – 4:50
歌詞以Martin一貫的水準來看挺糟的,好像為了押韻隨意填入一些貶抑的形容詞,歌曲本身想耍酷但酷不起來。

6. "Lovetheme" – 2:02
無意義演奏曲,跳過。

7. "Freelove" – 6:10
老是寫扭曲的愛情,當寫自由愛的時候就催淚了。

8. "Comatose" – 3:24
這種死氣沈沈毫無亮點的歌不是Martin的歌!

9. "I Feel Loved" – 4:20
"Exciter"中為舞池設計的歌,除了讓人起舞的目的之外就沒其他特點了。

10. "Breathe" – 5:17
旋律和Martin的唱法都太煽情了,整首歌有demo沒有製作完畢的感覺。

11. "Easy Tiger" – 2:05
差強人意的演奏曲,"Dream On"的單曲有完整版。

12. "I Am You" – 5:10
這首歌的歌詞在這張無精打采的專輯中已經算是上乘,要是曲子經過完善鋪陳,添一分濫情而不那麼電氣迷離,也許可以成為另一首"Home",或者應該慶幸他們沒有自我複製?我還是奢望看到這首歌有重新製作混音的一天。

13. "Goodnight Lovers" – 3:48
去掉一些低微的音效,這首歌幾乎是acapella,和"I Am You"一樣,製作得宜應該有令人噴淚的潛力,可惜可惜。這首歌也是DM 2005到2006年"Touring the Angel"巡迴演唱會的結尾曲,當時罵聲不斷,不過我覺得還不算太差。

6/20/2009

Leonard Cohen--"Anthem"

Cohen的歌我聽的不多,比較熟悉的只有特定幾首名曲,和一些其他歌手翻唱過的歌。某一天在辦公室上網時偶然聽到這首歌,當下幾乎落淚,對於這種隱含有革命訊息但以關懷取代熱血的詞,經常觸動我的淚腺開關。



《頌歌》

鳥兒歌唱
黎明已至
我聽牠們說道
「重新開始吧
「別再沈浸於過去
或遙想尚未達成之事」
戰火依舊延燒
和平鴿仍會遭捕獲
轉賣
再度落入他人之手
永無自由之日

敲響那能再響起的鐘吧
忘掉你完美的獻祭
萬物皆有縫隙
方能讓光透進

我們祈求徵兆
那徵兆已顯現
生者遭背叛、
婚姻破碎、鰥寡孤獨、
每個無能政府的作為
是給所有人的徵兆。

我再也無法奔跑
與眾法外之徒一起奔跑
當所有居高位的殺手
高聲禱告之際
他們也召喚了,召喚了
一朵雷雲
他們將聽見我的訊息

敲響那能再響起的鐘吧
忘掉你完美的獻祭
萬物皆有縫隙
方能讓光透進

你可以算計所有細微末節
但你得不到全貌
你可以召集遊行,登高一呼,
但你將沒有激勵的鼓聲
每一顆值得被愛的心
都會來到
卻宛如流亡者

敲響那能再響起的鐘吧
忘掉你完美的獻祭
萬物皆有縫隙
方能讓光透進
The birds they sang
at the break of day
Start again
I heard them say
Don't dwell on what
has passed away
or what is yet to be.
Ah the wars they will
be fought again
The holy dove
She will be caught again
bought and sold and bought again
the dove is never free.

Ring the bells that still can ring
Forget your perfect offering
There is a crack in everything
That's how the light gets in.

We asked for signs
the signs were sent:
the birth betrayed
the marriage spent
Yeah the widowhood
of every government --
signs for all to see.

I can't run no more
with that lawless crowd
while the killers in high places
say their prayers out loud.
But they've summoned, they've summoned up
a thundercloud
and they're going to hear from me.

Ring the bells that still can ring ...

You can add up the parts
but you won't have the sum
You can strike up the march,
there is no drum
Every heart, every heart
to love will come
but like a refugee.

Ring the bells that still can ring
Forget your perfect offering
There is a crack, a crack in everything
That's how the light gets in.

Ring the bells that still can ring
Forget your perfect offering
There is a crack, a crack in everything
That's how the light gets in.
That's how the light gets in.

6/18/2009

虎帳狼煙(Drums Along the Mohawk)

原刊於清大夜貓子電影院



虎帳狼煙 (Drums Along the Mohawk)

約翰 福特(John Ford)
1939|Color|USA|104 min

本片拍攝於1939年,約翰福特導演同年還推出了《驛馬車》和《少年林肯》兩部膾炙人口的作品,但《虎帳狼煙》是他第一部彩色電影。雖然是首次嘗試,電影中已經有看過便難以忘懷的美麗畫面。

美景之下遼闊的西邊土地上,卻有戰爭塗炭生靈,《虎帳狼煙》是部關於生存的電影。

以美國獨立戰爭為背景,片中卻鮮少呈現真正作戰的畫面,而是描繪出十八世紀時即使戰火頻仍,村民仍嘗試維繫務農生活。經常演出約翰福特導演電影的亨利方達在本片中飾演一位帶著新婚妻子到西部拓荒的年輕人Gil,他隨著時間或情勢所逼而必須適應各個要扮演的角色:丈夫、農人、士兵、父親;他的妻子Lana是一位理想的傳統女性,平時溫柔嫻淑,在面對困境時又果敢堅毅;這對小夫妻不論面對多大的打擊都不會倒下。

主題看似嚴肅,但導演與編劇也努力營造出喜劇片的輕鬆氣氛。Gil和Lana落難時接受一位寡婦McKlennar太太的幫助,在她家裡幫傭的日子趣味橫生,角色之間的互動也不乏令人莞爾的橋段。

電影當中的反派是獨立戰爭當中的「保皇黨」,不過可能為了達到娛樂效果,或者符合原著小說而把焦點放在替親英軍隊打仗的印地安人。他們除了在戰爭中發動攻擊,也不時到村上燒殺擄掠,可惜的是他們的角色因而平板化,像是梳著辮子拿著長矛的丑角,立場正確的印地安人Blueback則受到村民的歡迎。事實上,片中的印地安人是現今的莫霍克族,住在美加邊界聖羅倫斯河畔的保留區內。因為獨立戰爭時「選錯邊站」曾經流亡到加拿大,現在仍有部分居住在加拿大境內。獨立戰爭成功讓生活在美國土地上的人民不再受殖民母國壓迫,在本片發行的二十世紀前半印地安人尚未擺脫被妖魔化的形象,實為憾事。

如果您是老電影的愛好者,融合了冒險刺激、浪漫愛情和人與人之間溫馨情份的《虎帳狼煙》依舊精彩可期!

6/12/2009

Depeche Mode--"Dream On"

"Dream On"是一首充滿勇氣的歌。

像DM這樣的電子音樂元老,竟然拿一首以空心吉他為主線的歌曲作為"Exciter"專輯的第一主打,當時應該讓不少歌迷和樂評跌破眼鏡。詞在譴責以外又充滿愛憐地撫慰歌曲當中的梟雄。

雖然藥物問題早已經是老梗,不過這是Martin把Dave過去狀態描寫得最貼切的歌曲之一,甚至比Dave本人寫得更好。所以我感受到,兩人之間有愛。


當你枯瘦的手指環住我
修長而無力
死亡迫在眉睫
上天看得到我眼中的景象嗎?

你這蒼白、病懨懨的孩子
死亡和生命妥協的產物
踏入了邪門歪道

輕忽因果報應
你夜夜笙歌
你得到的東西不會讓你送命
但小心你給了別人什麼

來不及遲疑
痛苦已就緒,等你
立刻接受它的訓誡

不請自來的族類
侵入你遲鈍的肌膚
突變後寄生在你體內

高燒襲來
你顫抖不止、身體扭曲
抓遍全身
依舊奇癢難耐

你感受到愛了嗎?
你感受到愛了嗎?

夢中人

怪罪命運對你的詛咒
讓你蒙受宇宙之重的恥辱
它已經記熟台詞
充分演練

所以能吸取你的意志、強壓你下墜
到達神聖絕跡之地
再無任何事物得以崇敬

輕忽因果報應
你夜夜笙歌
你得到的東西不會讓你送命
但小心你給了別人什麼

你感受到愛了嗎?
你感受到愛了嗎?

夢中人
As your bony fingers close around me
Long and spindly
Death becomes me
Heaven can you see what I see

Hey you pale and sickly child
You're death and living reconciled
Been walking home a crooked mile

Paying debt to karma
You party for a living
What you take won't kill you
But careful what you're giving

There's no time for hesitating
Pain is ready, pain is waiting
Primed to do it's educating

Unwanted, uninvited kin
It creeps beneath your crawling skin
It lives without it lives within you

Feel the fever coming
You're shaking and twitching
You can scratch all over
But that won't stop you itching

Can you feel a little love
Can you feel a little love

Dream on dream on

Blame it on your karmic curse
Oh shame upon the universe
It knows its lines
It's well rehearsed

It sucked you in, it dragged you down
To where there is no hallowed ground
Where holiness is never found

Paying debt to karma
You party for a living
What you take won't kill you
But careful what you're giving

Can you feel a little love
Can you feel a little love

Dream on dream on

6/06/2009

聲援全球之聲倡議計劃

一直以來即使關注人權相關的問題,因為日常生活的壓力而斷斷續續,有時心裡會有想對抗主流價值觀的火苗在燃燒,不過總是為了五斗米折腰。

全球之聲是一個讓被壓制的觀點能夠發聲的平台,參與計劃的使用者們不計個人得失,協助翻譯全球部落客撰寫他們國家當地發生的事情,似乎也是目前我可以略盡微薄之力的事項。自從開始翻譯之後,得知很多世界各地發生的事情。

部落客在現代社會裡讓公眾議題的討論不再是一言堂,但由於他們的意見常常不受政府當局歡迎,壓迫事件已時有所聞。全球倡議計劃試圖以實際作法捍衛部落客的言論自由,我支持全球之聲倡議計劃!

I vote for Global Voices Advocacy!

This blog post is part of Zemanta's "Blogging For a Cause" campaign to raise awareness and funds for worthy causes that bloggers care about.

Zemanta

6/02/2009

Elbow--"The Bones of You"

回憶襲擊。



此時此刻
我正發號施令,蹙緊的眉頭擔負著重責大任
過多的待辦事項還得再填入會議和各個完成日期
堆積如山的工作讓我像被困在袋中的貓一般無處可逃
電話鈴響起,我踏著自信的步伐
走出門外,全身的觸角頓時
因一首熟悉的歌曲而警覺,世界開始以慢動作運行
音樂直衝腦門,像早晨的第一根菸

想起妳,五月
那些日子昏昏欲睡的我們
五年前
如今竟宛如隔世

我有時間追憶嗎?
像我這樣有身份地位的人
竟然像一個夢遊少年一樣站在路中間
停。
早在幾年前我就已經想通
拿鎯頭搗毀了所有回憶場景
但一幕幕的畫面
如手中一顆顆的念珠
繚繞的音樂就像腦中浮現的經文吟誦
癮頭再度發作。我可以任由工作摧毀自己
曾經愛妳的記憶碎片
卻永遠揮之不去

想起妳,五月
那些日子昏昏欲睡的我們
五年前
如今竟宛如隔世

我不敢挪動手臂
深怕驚醒熟睡的妳
五年前
如今竟宛如隔世
So I'm there
Charging around with a juggernaut brow
Overdraft, speeches and deadlines to make
Cramming commitments like cats in a sack
Telephone burn and a purposeful gait

When out of a doorway the tentacles stretch
Of a song that I know
And the world moves in slow-mo
Straight to my head
like the first cigarette of the day

And it's you, and it's May
And we're sleeping through the day
And I'm five years ago
And three thousand miles away

Do I have
time? A man of my calibre
Stood in the street like a sleepwalking teenager
No.
And I dealt with this years ago
I took a hammer to every memento
But image on image like beads on a rosary
pulled through my head as the music takes hold
and the sickener hits; I can work till I break
but I love the bones of you
That, I will never escape

And it's you, and it's May
And we're sleeping through the day
And I'm five years ago
And three thousand miles away

And I can't move my arm
Through the fear that you will wake
And I'm five years ago
And three thousand miles away

5/26/2009

James--"Pleased to Meet You"

禁忌之愛。



害怕孤獨
畏懼黑暗
每件事對我這個感覺麻木的男生來說
都難以承受

我必須受譴
必須犯下錯處
我從來都沒有特別到
能夠發出持續閃耀的光芒

在你炭黑的眼中,我覷探到如星火焰
我正是自己極力否認的狀態
我發現已就攻擊定位盤繞的蛇
習慣以愛作為偽裝

幸會。你到底來自哪裡?到底叫什麼名字?

行屍走肉
鬼迷心竅
對我這個感覺麻木的男生來說
沒什麼好怕的

絕美月光下
我剝去葡萄藤的外皮
沒有計劃該往何處前進
我只聽從觸覺的指引

我的熱切情意
將臨幸這些時刻
我正是自己極力否認的狀態
我眼中倒映出同樣凝視著我的一雙眼睛
愛是唯一能給的回應

幸會。你到底來自哪裡?到底叫什麼名字?

我們都足以成為
索命的鬼魅

幸會。你到底來自哪裡?到底叫什麼名字?
你究竟是誰?
Scared to be alone
Frightened of the dark
Everything's too much
For a boy out of touch with his feelings

I must be to blame
I must be at fault
I believe I'm never good enough
To shine a light that lingers

I have witnessed starbursts in your coal
black eyes
I am what I try to deny
I have seen the serpent coiling set to strike
And love is the usual disguise

Pleased to meet you
Where you from
And what's your name?

Never came alive
Never cut the cord
Nothing is too much for a boy out of touch
With his feelings

Worshipping the moonshine
Skinning up the grapevine
I don't have a plan where I'm going
I just follow my fingers

I will be the burning man
To grace these times
I am what I try to deny
I reflect the same eyes looking back at me
And love is the only reply

Pleased to meet you
Where you from and what's your name

We're more than enough
Dead Ringers

Pleased to meet you
Where you from
And what's your name ?
What's your name ?

5/19/2009

School of Seven Bells--"Face to Face on High Places"

今年聽最多遍的indie/shoegaze專輯是School of Seven Bells的"Alpinisms"。Alpinisms照字根的意思解釋為「爬山的藝術」,這張專輯迷人的合成器音效、層疊的吉他和Deheza姊妹優美的和聲,讓攀登山巒時眼前美景處處。



兩個冬天的失眠夜晚一晃眼過去
又一天開始、又一天結束,我就這樣每天受同樣的罪
如今我已經放棄尋找出路
我覺得不值得奮鬥下去

這麼說吧,如果能拯救你,我才能拯救自己

這些日子以來,我總是低著頭,保持平靜
把勇氣和決心葬在內心深處
當時你來臨,把我從沉睡中喚醒
總有一天我要告訴你,你對我的意義

這麼說吧,如果能拯救你,我才能拯救自己
Two winters gone in a blur of sleepless nights
Day in, day out, I worked through the same old plight
By then I'd stopped looking for my way out
Somehow I thought I wasn't worth the fight

It's safe to say, saving you, saved me

All those times I'd hung my head to keep the peace
I had buried all my strength and will down deep
When you came I woke from many sleeps
One day I'll tell you what you did for me

It's safe to say, saving you, saved me

5/13/2009

翡翠谷 (How Green Was My Valley)

原刊於清大夜貓子電影院




翡翠谷 (How Green Was My Valley)
約翰 福特(John Ford)
1941|B&W|USA|118 min

雖然片名是《翡翠谷》,但這部電影關注的明顯是人而非景物。像費里尼的《阿瑪珂德 》一樣,《翡翠谷》試圖保存並重現一段美麗但難再續的生活記憶。

本片由Richard Llewellyn寫的同名小說改編,描繪一個在威爾斯小鎮以挖煤礦為生的Morgan一家人和其他鎮民曾經安居樂業,但在受工業化影響之後工資調降,人們的處事態度迅速轉變,小鎮也不再純樸寧靜。電影以Huw Morgan預備離開家鄉開始,倒敘他記憶中的舊日情景,事件一個接一個發生,也許沒有所謂的高潮迭起,不過觀影時似乎可以看到這個煤礦小鎮如何被煤灰漸漸覆蓋,在視線中越來越模糊。

Huw是家中最年幼的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經歷了家中巨變,但也有暖暖的溫情。身為全鎮道德楷模的Gruffydd牧師對Huw有重要的影響力,在Huw生病時鼓勵他,讓他懂得堅強,可惜Gruffydd和Huw的姊姊Angharad未能開花結果的戀情反而成為鎮民嚼舌根的話題。Huw也是家中唯一能到學校受教育的人,來自小鎮、寒酸的他立刻受到老師和同學欺負,使他不得不學習打架以保護自己。生命中總是有那麼多無奈。最後父親過世,支持著整個舊日生活的砥柱猛然塌陷,但那些親友的行為舉止與笑容、鎮民愉快的歌聲將永遠縈繞於心。

對Huw來說,在礦坑中的生活構成他童年的珍貴回憶,他的兄長Ivor和父親卻也都死於礦坑。礦工的生活實際上困苦不堪,這份工作對個人生命和健康都是嚴重的威脅。經過工人抗爭和政府刻意關閉礦場的情況下,如今煤礦只存在老威爾斯人的記憶深處。礦工們曾經承受過的壓迫、長時間工作只換得微薄的工資,也都隨著時間消弭,然而這些礦場主人的貪婪所造成的悲劇是不應該被遺忘的。透過John Ford這部1942年獲得奧斯卡最佳影片的電影,觀眾可以以導演的方式一窺像Huw這樣受過教育最後離開煤礦小鎮的青年,如何看待那悲喜交織的歷史。

5/10/2009

怒火之花 (The Grapes of Wrath)

原刊於清大夜貓子電影院



怒火之花 (The Grapes of Wrath)
約翰 福特(John Ford)
1940|B&W|USA|128 min

「嗯,如果你計劃要開車西進
走我走過的高速公路最棒
高高興興開上66號公路吧

它從芝加哥一路蜿蜒到洛杉磯
總里程超過兩千英哩
高高興興開上66號公路吧
--Nat King Cole 〈Route 66〉」

已成遺跡的66號公路,承載了無數住在東部或中部的美國人的夢想,一路通到他們幻想中的新天堂—陽光普照的加州,的確有西進發展成功的例子,最知名的就是蓬勃的好萊塢電影工業,不過也有不少人抑鬱而終。本片《怒火之花》拍攝的是經濟大恐慌時期,期望前往加州能遠離貧困卻面臨殘酷事實的家庭。

Joad一家人面臨風災之後土地欠收,被地主暴力趕出家園的困境,一張來自加州、提供800個採收水果工作機會的傳單燃起了他們的希望,忍受離鄉的痛苦,剛假釋出獄的殺人犯兒子Tom開著一台破舊貨車載著全家人上路。爺爺倔強不願意離開家園,由家人半哄騙半強迫抬上車,後來死於中風,是第一個在旅途中犧牲的角色。即使路上有人告訴他們加州並非想像中的美好,他們也只能繼續前進,因為再無退路。原本人口興旺的一家隨著情況越來越惡劣,有人過世有人離開,目睹的兩座農莊一處以武力驅逐工人,一處受警方管制並壓低工資以容納湧進的人們,都如此的不堪入目。在與資方的一場衝突之中Tom因友人Casey的死而殺了人,臉上被劃了一道傷痕使他成為顯眼的逃犯,一家人匆匆離開第二座農莊,終於到達人性化管理的第三個社區。在一連串事件後,Tom逐漸明白自己的使命,不再當牧師、在革命中犧牲的Casey一席話「人並沒有自己的靈魂,而是巨大靈魂的一部份」深深影響了他,他矢志要和所有受欺壓的人們聯合起來反抗。

電影中的每個角色都極為生動,Tom從浪蕩子漸漸成熟變成革命志士、Casey無法再為信仰獻身,終於在工潮中發現自己真正認同的信念、孩子們天真頑皮、女兒Rosasharn美麗而孱弱,都讓人無法移開視線。最令人心疼的角色是母親,作為全家精神支柱,她努力維持家人和睦,照顧祖父母、兒童和有孕在身又面對丈夫離去的女兒,在路上遇到臨檢時,為了順利通過州界而隱瞞祖母已逝的事實,後來又得送別求去的Tom,滿臉滄桑的她最後說,身為人,就得堅強的活下去。鏡頭拍出蒼涼大地和其上人們之間的親密感,以演員臉上表情的細微變化表現他們在困厄之中的態度。

本片改編自普立茲獎和諾貝爾獎得主John Steinbeck的小說《憤怒的葡萄》,是John Ford導演除了西部片之外,備受肯定的另一類型作品。電影前半部大致上和原著相同,後半部則改編幅度較大,Joad一家人在結尾的生活情況要比原著當中好許多,引發爭議的結局也予以刪去,也許和John Ford本人較趨保守的政治立場和市場考量有關。然而本片影射的左派思潮,特別是關於工人起義的部分,還是為當時體制堅實的美國社會帶來不小的衝擊。

5/08/2009

Depeche Mode--"The Love Thieves"

大概幾個月前翻譯的DM歌詞,因為覺得翻不出原本的美感,一直沒貼出來。這是Martin最棒的詞作之一,既表現出悲憫,又有對宗教的批評。還是詞中的「祢」正是愛情本身?

最近聽到年齡相仿的朋友談感情的事,幾乎都是苦痛,好痛好痛。



啊,祢的淚水
為了那些處境堪憐的靈魂而流
他們頹然跌坐在祢的足邊
捧著酒杯,懇求愛

所有店員與裁縫
鯊魚和水手
各專攻其職
終究要失敗

憐憫那些悲慘的人
和不幸的追隨者
他們宣誓愛
全心仰賴聖經
亟欲得到與祢共進一餐的殊榮
然後盡其所能
飽食祢的神聖

愛需要殉道者
需要犧牲
他們為祢的美麗而活
因自己的邪惡而受苦
愛會造成我靈魂兄弟們喪生
但他們的精神將活在
每位愛人的心中

祢如開庭的法官
唇邊一抹勝利微笑
祢的身體是天使的光環
他們的心卻得接受審判

如同亞當與夏娃
如同曾遭鯨魚吞下的約拿
他們是歪曲的愛情賊子
祢是他們的獄卒

愛需要殉道者
需要犧牲
他們為祢的美麗而活
因自己的邪惡而受苦
愛會造成我靈魂兄弟們喪生
但他們的精神將活在
每位愛人的心中
Oh the tears that you weep
For the poor tortured souls
Who fall at your feet
With all their love begging bowls
All the clerks and the tailors
The sharks and the sailors
All good at their trades
But they'll always be failures

Alms for the poor
For the wretched disciples
And the love that they swore
With their hearts on the bible
Beseeching the honour
To sit at your table
And feast on your holiness
As long as they're able

Love needs its martyrs
Needs its sacrifices
They live for your beauty
And pay for their vices
Love will be the death of
My lonely soul brothers
But their spirits shall live on in
The hearts of all lovers

You're holding court
With your lips and your smile
Your body's a halo
Their minds are on trial
Sure as adam is eve
Sure as Jonah turned whaler
They're crooked love thieves
And you are their jailor

Love needs its martyrs
Needs its sacrifices
They live for your beauty
And pay for their vices
Love will be the death of
My lonely soul brothers
But their spirit shall live on in
The hearts of all lovers

5/05/2009

Philip Larkin--"Aubade"

前陣子讀到這首Philip Larkin的〈晨歌〉,非常喜歡,不過虛無到難以承受。

第一次嘗試譯詩,可能抓不到詩的語感,請見諒。

工作了整天,一夜半醉的我
在無聲的夜裡醒轉,我瞪著
即將透出光芒的窗簾縫隙
終於看清事實:
永無休止的死亡,又逼近了一天。
我無法可想,只能忖度我將
以何種方式、在何處、何時死去。
苦楚地反覆問自己,但那對死去、
死亡的恐懼
如此清晰地閃過,佔據、驚駭著我。

登時內心空白一片,並非懊悔於
應做卻未做之善行、未竟的愛、消逝
追不回的時間,亦不沈痛
因為只有生命才能如此漫長
踏著起初即在的錯誤或無望
繼續前行,直到無盡的虛無。
我們走向遺世孤絕。不在此地,
不在任何地方,
很快地,再也沒有什麼更可怕、更真實。

這是一種恐懼的特殊方式。
不像宗教曾試著驅散魔咒
那華美、已遭蟲蛀的教堂錦鍛
讓人假裝可得永生;
或者自詡有理的論調宣稱
理性者不該懼怕看不見摸不著的事物,
但這正是我們恐懼的—無形、無聲、
無法觸摸、嗅聞、無法想像、
無法去愛或與之連結
像接受麻醉之後束手無策。

它就在那裡,模糊可見
一片失焦的迷霧、一道寒意
把每個衝動都化為猶疑不定。
有許多事永遠不會發生,它卻為必然,
理解這一點
焦灼的畏懼猛然升起,
在無依無靠、乾渴時勇氣不足恃,
只為降低憂慮。表現勇敢
不會讓人脫離墳墓。
嚎哭或起而反抗都改變不了死亡的事實

晨光逐漸明朗,顯像後的房間宛如
空蕩的衣櫃,如我們知曉、
熟悉的那般,無法逃離
卻也無法承受。只有唯一的選擇。
而現在,躺臥的電話就要響起,
封閉的辦公室和這個冷酷、
繁複、租來的世界等著啟動。
天空如黏土般慘白,沒有陽光。
工作必須完成。
郵差就像醫生,造訪家家戶戶。
I work all day, and get half-drunk at night.
Waking at four to soundless dark, I stare.
In time the curtain-edges will grow light.
Till then I see what's really always there:
Unresting death, a whole day nearer now,
Making all thought impossible but how
And where and when I shall myself die.
Arid interrogation: yet the dread
Of dying, and being dead,
Flashes afresh to hold and horrify.

The mind blanks at the glare. Not in remorse
-- The good not done, the love not given, time
Torn off unused -- nor wretchedly because
An only life can take so long to climb
Clear of its wrong beginnings, and may never;
But at the total emptiness for ever,
The sure extinction that we travel to
And shall be lost in always. Not to be here,
Not to be anywhere,
And soon; nothing more terrible, nothing more true.

This is a special way of being afraid
No trick dispels. Religion used to try,
That vast moth-eaten musical brocade
Created to pretend we never die,
And specious stuff that says No rational being
Can fear a thing it will not feel, not seeing
That this is what we fear -- no sight, no sound,
No touch or taste or smell, nothing to think with,
Nothing to love or link with,
The anaesthetic from which none come round.

And so it stays just on the edge of vision,
A small unfocused blur, a standing chill
That slows each impulse down to indecision.
Most things may never happen: this one will,
And realisation of it rages out
In furnace-fear when we are caught without
People or drink. Courage is no good:
It means not scaring others. Being brave
Lets no one off the grave.
Death is no different whined at than withstood.

Slowly light strengthens, and the room takes shape.
It stands plain as a wardrobe, what we know,
Have always known, know that we can't escape,
Yet can't accept. One side will have to go.
Meanwhile telephones crouch, getting ready to ring
In locked-up offices, and all the uncaring
Intricate rented world begins to rouse.
The sky is white as clay, with no sun.
Work has to be done.
Postmen like doctors go from house to house.

4/30/2009

當幸福來敲門 (The Pursuit of Happyness)

原刊於清大夜貓子電影院



當幸福來敲門 (The Pursuit of Happyness)

蓋布瑞 穆契諾(Gabriele Muccino)
2006|Color|USA|117 min

你玩過魔術方塊嗎?在參考高手分享的秘笈前,
先試著重新排列那些五顏六色方塊的過程十分有趣,但也折煞人的耐心。

不過為了餬口而必須做出的努力就不見得如此五彩繽紛又迷人了。

Chris是個有妻子和稚兒的男人,由於他投資的骨質密度掃描機銷售失利,讓他無法維持家計,妻子選擇離他而去,兒子只能就讀三流的托兒所,旁邊牆壁上塗鴉的字"Happyness"還是"Happiness"的誤拼,是本片片名的由來。在絕望之際,Chris看到證券經紀公司招募無薪實習生的機會,他決定無論如何都要從20人當中脫穎而出。即使他厄運連連,和兒子不但被趕出公寓,銀行存款又因欠稅的關係全數充公,導致他和兒子必須睡在教堂庇護所、地鐵、甚至公共廁所,但他還是努力在兒子面前扮演好父親的角色,並專注堅持朝著想要的目標前進。

也許有人會認為本片對幸福的定義--得到一份穩定並高薪的工作--顯得庸俗,不過對苦苦求生的人來說,得到溫飽是基本需求,也是能夠踏上追求幸福之路的重要通行證。Chris在片中一直不停地跑,奮力銷售儀器,趕上一個個必要時刻,在舊金山迭盪起伏的街道間為生計奔走,隨著Chris 在追趕中踏出的每一個步伐,觀眾的心也隨之震盪,無法不為所動。

《當幸福來敲門》是由美國知名股票經紀人Chris Gardner的自傳改編,描寫他如何從社會底層的小人物轉變為企業家,1980年代的美國,當時正經歷一次經濟泡沫化,Chris因而必須在一片愁雲慘霧中找到自己的方向,他手邊的器材成了時光機,曾經讓他和兒子能暫時脫離現狀描繪美夢,街友堅持能透過它回到更美好的60年代,人人渴望幸福,但幸福只能在當下發掘,Chris也竭盡所能,面對成功人士時不卑不亢。因為是真人真事改編,飾演Chris和兒子的Will Smith和Jaden Smith實際上也的確是父子,觀賞時覺得劇情格外貼近現實。作為此次「金融海嘯影展」拍攝年代距現今最近的電影,對抗橫逆以及一個父親為保護孩子無底限的付出,是歷久彌新的題材,現在觀賞一樣令人動容。

Apple霸業與Linux初體驗

公司送了這本書《賈伯斯在想什麼》,並舉行兩次讀書會。事實上我對這本書的結構、論述緊密度都頗有微詞,每章結尾的「史帝夫教我們的課」像是硬擠出來的歸納,與一般無趣的商業書籍沒什麼兩樣。

不過這本書並非毫無價值,一直以來我對Steve Jobs的印象是片段式的,對蘋果產品也無特殊喜好,本書作者Leander Kahney很明顯是Jobs迷弟,在他筆下的Jobs獨裁而偏執、斤斤計較、事必躬親、眼光獨到,即使可能是負面的特質也用在創新設計的部分,蘋果對品質的堅持讓使用者忠誠度極高,成功其來有自。

然而我不喜歡蘋果所象徵的菁英主義,昂貴的售價我也負擔不起。從大學以來我就是自由軟體的愛好者,這幾天決定試著連作業系統都解放,改用Linux。目前最受歡迎的Linux分支是Ubuntu,近日剛推出新版,我便鼓起勇氣用在我那五歲高齡的筆電上。

不論是Gnome或KDE桌面,Ubuntu都非常漂亮,絕對不輸蘋果。

GNome (Source: Softpedia)
KDE (Source: Softpedia)

可惜我的電腦對Ubuntu還是適應不良,大大小小問題不斷,開機充滿錯誤訊息,摯愛的火狐上中英文夾雜的網頁時還看不到英文,真要離開Windows,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我對寫程式有種不切實際的幻想,認為工程師利用程式語言寫出五花八門的軟體,是件神聖的事,此生大概無緣從事這樣的工作了,希望目前對人類語言的掌握,也可以造出什麼。

4/18/2009

錫人 (Tin Men)

原刊於清大夜貓子電影院



錫人 (Tin Men)
巴瑞 李文森 (Barry Levinson)
1987|Color|USA|112 min

BB和Tilley都是鋁板銷售員,為了顯示自己的身份地位,兩人都開凱迪拉克轎車。BB剛付完凱迪拉克的頭期款,開新車一出展示館就與Tilley的車撞個正著。兩人大吵一架之後勢不兩立,不停利用機會處處為難對方,除了破壞對方的車以外,BB更想出誘拐Tilley妻子Nora的招數。然而兩人在惡整對方的過程中卻雙雙遇到生命的浩劫;Tilley慘遭國稅局追討欠稅、因為業績不佳加上詐欺可能飯碗不保、妻子又與BB雙宿雙飛;BB同是業務的好友突然生病、新車被破壞得越來越嚴重、原本意圖報復Tilley而追求Nora的事被揭穿,卻對她產生了真感情而心痛不已。這混亂局面究竟會如何發展下去呢?

本片多處呈現出生活中熟悉的場景,片中角色對奢侈品(如凱迪拉克)具有迷戀,一群人閒聊卻永遠聽不見別人在說什麼,對金錢錙銖必較等等,讓人放聲笑看其中的荒謬,對話和演員的表現都極為生動有趣。除了高度娛樂性,劇情也探討了許多嚴肅的議題。如果看過童話《綠野仙蹤》的讀者,應該不會忘記那個與桃樂絲一同上路、想要獲得一顆心的角色。本片雖然沒有金屬打造成的錫人,兩位主角都因為銷售房屋鋁製牆板的職業而得名(tin,錫,泛稱房屋的鐵皮)。把房屋加上鋁板裝飾既昂貴又不會提昇居住功能,為了鼓吹人們掏錢,分別為不同公司效力的兩位主角想出各種古怪花招推銷,包括誑騙人們他們房子的照片會被使用為雜誌上「加工前」的例子,而別人的則是「加工後」;或者採取詐騙集團常見的「免費」伎倆。兩個人原本的生活態度,就像沒有心肝的機器一樣,只希望完成交易而不顧銷售的物品或方式是否合乎常理。社會上有不算少數的投機份子,罔顧道德只為獲得利益或金錢,令人髮指。

鋁板事業因此和公權力之間處於對立。鋁板事業奠基在違法交易之上,片中的「調查委員會」試圖改正這樣的亂象。該單位傳喚銷售員(例如Tilley)出庭,並嘗試混入企業,依然效果不彰。值得欣慰的是片中的法律規範未受企業價值觀影響,長久以來世界上某些政府機構意同於貪污、洗錢場所,每個人能保護自己的武裝如此單薄。

BB和 Tilley之間發生的衝突看似雞毛蒜皮,不過是無人受傷的小車禍,在報復對方的過程中他們卻得到機會重新審視自己內心殘留下來善良的部分。如果目前全球經濟崩盤能讓企業反省原本惡質的運作模式,減少對環境的破壞、對一般民眾的剝削,也許危機能夠化為轉機。可惜的是,這樣的現象似乎並未發生。幸好看電影的時候,我們可以借鏡兩位主角的愚行而自我警惕,並為他們各自找到的新方向喜悅。

4/17/2009

Manic Street Preachers--"Slash N' Burn"

最近常聽Manics的第一張專輯,希望年紀還不是太大,夠讓反叛的種子發芽。



你想領獎章,連殺手都享有特權
接觸你無法想像的生活
我每天虛擲無趣的二十四小時
因創造出的需求而優雅地窮困

揮刀!燒掉一切!
為活命而殺戮
為興奮而殺戮
從第三世界到第一世界
為活命而殺戮

庭院裡的蟲比麥當勞更真實
吸乾你的血液,注入埃克森汽油
看看四周,你會覺得所有事物都不真實
每個人被鏈在這曾是饑饉的經濟體上

揮刀!燒掉一切!
為活命而殺戮
為興奮而殺戮
從第三世界到第一世界
為活命而殺戮

你只需要這麼做
你只需要這麼做
你只需要這麼做
你只需要這麼做

因為瑪丹娜喝可樂,你也喝
滋味香甜,不該是毒藥的味道
生活太舒適以致於無法墮落
要談政治不如一死,上帝是更安全的性

揮刀!燒掉一切!
為活命而殺戮
為興奮而殺戮
從第三世界到第一世界
為活命而殺戮

你只需要這麼做
你只需要這麼做
你只需要這麼做
你只需要這麼做
You need your stars, even killers have prestige
Access to a living you will not see
Twenty-four boredom, I'm convicted instantly
Gorgeous poverty of created needs

Slash n' burn
Kill to live
Kill for kicks
Third world to the first
Kill to live

Worms in the garden more real than McDonalds
Drain your blood and let the Exxon spill in
Look around here, you see nothing is very real
Chained to economy now famine has been

That's all you need
That's all you need
That's all you need
That's all you need

Madonna drinks Coke and so you do too
Tastes real good not like a sweet poison should
Too much comfort to get decadent
Politics here's death and God is safer sex

Slash n' burn
Kill to live
Kill for kicks
Third world to the first
Kill to live

That's all you need
That's all you need
That's all you need
That's all you need

4/16/2009

逼人專心在電腦上寫文章的工具--Write or Die、PunishPad

在電腦上寫文章的時候,如果登入網路,常常會開始上網而不願意專注於目前該做的事,長期以來我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形非常嚴重,卻苦無解決之道。

日前逛網的時候發現這個小工具--Write or Die,主要功能是讓人在限定時間內不停打字。在主畫面可以設定時間和想要完成的字數,以及「處罰」的強度。雖然很不願意認同,但處罰有時候會讓人更有決心完成不斷拖延的工作。昨天使用了這個工具,效果不錯,至少讓我完成了一直拖稿的夜貓子簡介。

 
在一般模式(Normal Mode)中如果暫停的話,網頁會漸漸變紅色並發出一些非常難聽的噪音,必須繼續打字才能停止噪音,如圖所示。「處罰」會在每次暫停的時候出現直到時間到或已完成限定的字數為止。我還沒嘗試過其他的模式,應該會更殘酷吧。不過系統有個bug,即無法統計中文字數,所以中文使用者只能乖乖寫到時間到。


如果在離線模式也想使用具有類似功能的軟體,可以下載由Jon Thysell改寫的軟體PunishPad,功能和Write or Die類似,但可以安裝於本機使用,處罰方式有彈出式視窗和噪音兩種可以選。

注意:這兩項工具都不是文書編輯器,寫完之後還是要剪下貼上到文書編輯器內,不然心血就白費了。

4/11/2009

單車失竊記 (Ladri di biciclette)

原刊於清大夜貓子電影院



單車失竊記 (Ladri di biciclette/The Bicycle Thieves)
維多里奧 狄西嘉(Vittorio De Sica)
1948|B&W|Italy|93 min

快要從經濟體系脫落的時候,說什麼都要往上爬,其他人也是如此,連結「在職」與「失業」的繩索又太過細窄,一次又一次嘗試讓自己撐住時,希望同時燃起又熄滅。

大戰過後的歐洲百廢待舉、經濟蕭條。《單車失竊記》的故事發生在羅馬,記錄一個父親為了鞏固得來不易的工作,鋌而走險尋找遭竊單車的過程。Antonio費盡千辛萬苦才找到一份貼海報的工作,為了符合工作要求,他的妻子典當了原本是嫁妝的床單讓他購買單車,兒子Bruno將單車視為珍寶,興奮地將它擦亮,全家喜出望外。然而Antonio在第一天工作時,單車就在他眼前被人強騎走,他登時慌了手腳,一夜難眠後第二天就和兒子到街上尋找單車。在紛亂的時代,竊盜橫行,因為猜測車子會被轉賣,Antonio和兒子首先到市集苦苦尋找卻一無所獲,唯一線索是一位可能知道嫌疑犯下落的老人,父子兩人跟著他一段時間後還是跟丟。Antonio又嘗試了各種方法,甚至詢問了本來斥為迷信的靈媒,嫌疑犯終於在他無預期的情況下出現,但他因為沒有證據指證犯人而難以服眾。被逼到絕路的他,一時情急之下...

導演狄西嘉細膩刻畫陷入困境時人性的表現。不同於一些明顯區分善惡的電影,《單車失竊記》裡Antonio的道德感是相對的,在尋找單車的過程中他做了許多錯誤的決定,例如恫嚇路上遇到的老人,失手打了兒子後為了補償而帶他到高級餐廳,最後一籌莫展之下自己也成了竊賊,人的性格裡矛盾之處毫無掩飾地在本片中呈現。Antonio的個性上有缺陷,鏡頭下他貼海報的表現也暗示了他似乎無法勝任這份工作,然而他為一家生計奔走所付出的努力以及他的兒子Bruno對他無法動搖的信任,人與人之間的交流與原諒,是冷酷現實裡熟悉的溫度。

狄西嘉是義大利新寫實電影的大家,他在這部電影裡選用非職業演員飾演主角父親和兒子,流暢自然的表現,不需刻意修飾渲染就能扣人心弦。《單車失竊記》已經是六十年前的電影,但對照目前全球低迷的經濟現況,人們不惜一切只為得到一份工作,依然顯得分外深刻。雖然享受了半世紀以上的商業繁榮,六十年後同樣的問題依然浮現,人類文明發展究竟是不斷進步,還是一直在死胡同裡打轉?無論如何人都會奮力生存,即使徒勞無功,生活還是會繼續下去。

4/09/2009

Elbow--"Red"

昨天重新聽Elbow的首張專輯"Asleep in the Back",也許不如2008年的"The Seldom Seen Kid"那般優雅精緻,但蟄伏的黑暗和低迷讓這張專輯顯得比較有個性。"Red"緊接在電氣迷離的"Any Day Now"之後,像是墨黑畫面中突然出現的一抹紅,即使其他色彩逐漸顯現,依然讓人無法移開視線。歌詞中"That dust is gonna settle your nerves"的「塵」可能是時間也可能是毒品,美麗終要凋落。

下面是Elbow聲名大噪前在某間小店的acoustic演出。



走過來,親愛的
就這樣過來
妳不需要證明什麼
我把妳放到床上,妳只要放鬆就好
妳最近活得太劇烈了

妳燃燒得太醒目
生命太行色匆匆
這樣不可能持續下去
妳是正開始發生的悲劇

完美,如妳
如妳
妳應得的時間,我會給妳
別作出承諾
別再說了
塵土會讓妳平靜

妳燃燒得太醒目
生命太行色匆匆
這樣不可能持續下去
妳是正開始發生的悲劇
Come as you are, sweetheart
Come as you are
You know you've got nothing to prove
I'll put you bed you can let it all go
You've been playing too rough lately

You burn too bright
You live too fast
This can't go on too long
You're a tragedy starting to happen

Just as you are, perfect
Just as you are
I'll give you the time you deserve
Don't make those promises
Don't tell me again
That dust is gonna settle your nerves

You burn too bright
You live too fast
This can't go on too long
You're a tragedy starting to happen

4/07/2009

U2--"No Line on the Horizon"

我認識U2的時候,他們正好發行"All That You Can't Leave Behind",因為當時剛接觸搖滾樂,"Beautiful Day"、"Walk On"、"Stuck in the Moment"等歌曲都十分討喜,歌詞也頗有意境,就以為已經知道U2的美好了。然而這些歌好像還是少了某種可以徹底搖撼世界的力量,媒體對他們讚譽有加的地方,我感受不到。後來聽了"The Joshua Tree",才發現那「荒蕪沙漠中的無名之路」。"War"、"The Unforgettable Fire"都是煽動性強同時又讓聽者思考嚴肅議題的專輯;九零年代那些實驗性的作品也使人目眩神迷,關於U2我依然還有太多需要探索學習的事。

現在的U2已經處於兩千年代後期--所謂失落的十年,即使他們名氣更加響亮,即使他們已經成為搖滾樂迷必須「朝聖」的超級天團,即使樂團所代表的意識型態已經蓋過音樂,我還是感到悵然若失。因為現在如果要討論U2,就必須引用歷史,無法忽視他們已經達到的高度,最後做出過去比較美好的結論,這種過於氾濫的懷舊情緒,令人生厭。

但是我還是想從"No Line on the Horizon"裡面找到什麼,我依然相信偉大的心靈不會令我太失望,或者說,好像在閱讀偉大的文學作品時,非要從中學到東西不可的感受。可惜"No Line on the Horizon"依然不算有趣,吸引我的歌會讓我想起過去曾經有哪一首更加深刻。有些音樂上顯得疲軟的歌,必須透過歌詞才會發現其價值所在;當前世界各地正苦於經濟不景氣的慘劇,"No Line on the Horizon"似乎引導人在驚濤駭浪中看到上帝的光芒,如果像我一樣是個拒絕領受的叛徒,也能讀出要堅強準備改變的意涵。不過也不是所有的歌詞都有共鳴。

對我來說,比較突出的歌是"Maginficent"、"White as Snow"和"Cedars of Lebanon"。"Magnificent"是我這次最喜歡的曲子,一開始的合成器前奏觸到了我的痛處,The Edge隨著節奏點綴的吉他處處畫龍點睛。"White as Snow"改編自詩歌"O come O come Emmanuel",有種脫去種種裝飾,誠摯的美感。"Cedars of Lebanon"則幽遠而低微,和U2(或者Bono)個人平時將人間苦難放大、戲劇化呈現的風格大相逕庭。

開場的同名曲"No Line on the Horizon"和主打歌"Get on Your Boots"都對女性力量表示歌頌,讓我想起1991年的"Mysterious Ways"。"No Line on the Horizon"大概是現場版本會勝過錄音室的歌曲,雖然歌詞描述無垠大地,空間遼闊感卻沒有營造得很成功,像是悶住了;至於"Get on Your Boots"則和2004年的"Vertigo"相似性過高,沒有新意。情歌/頌歌"Moment of Surrender"對我來說只成功了一半,歌詞意象豐富,Bono的聲音表現可圈可點,不過超越不了前作"Love Is Blindness"。"I'll Go Crazy If I Don't Go Crazy Tonight"的前奏很八零,幾乎類似芭樂搖滾歌的曲式,整首歌甜美可人像"The Sweetest Thing"。"Unknown Caller"、"Stand Up Comedy"都能讓人聆賞The Edge的吉他,從前奏到副歌中間經過幾次微妙轉換,讓它們免於被歸為老調重彈。"Breathe"則有老搖滾的味道,帶著發人深省、不要輕易受到操弄的訊息。"Fez - Being Born"是全輯中實驗性最高的歌,然而所謂的「實驗」不過是使用一些電子音效,用於前奏與間奏為多,說到底也稱不上什麼創新,各種元素組合的結果稱得上悅耳。

最近剛開始讀《U2 by U2》,目前只看到Bono、The Edge、Adam和Larry剛組樂團的部分,他們毫不諱言承認自己不是技巧純熟的樂手,也許到現在還是對自身的能力缺乏信心。如果U2再也創不出新風格,也無妨,有成功曲風的資料庫和Bono一貫深刻的詞,夠好了。

4/02/2009

It's a crazy situation...

Is it worth the aggravation
to find yourself a job when there's
nothing worth working for?
--Oasis "Cigarettes and Alcohol"
明天就要看到英搖「天團」Oasis了,不顧一切跟公司請了半天假。

這次看演唱會對我來說的意義不完全是為了音樂,我只是想要一個假期,當然Oasis的現場是無論如何不能錯過的,當唾手可得的時候。目前每天一成不變的生活和無法依自己的意思做事弄得我非常疲累。

離開學校已經邁入第十個月了,我最懷念的是可以隨心所欲讀書學習,被學校的保護網罩著,可以不必管外界事物,即使管了,告一段落後依舊可以回學校。但我也不認為身在圍牆外世界的人就比較有生存能力,當我是學生的時候,我很厭惡別人這麼說—目前是什麼身份就把角色扮演好,不必互相指控對方市儈或無知。

我猜目前遇到的困境只是「適合」的問題:我很清楚自己適合學校,社會判別一個人的方式遠不只看知識,況且在知識上我大概也不怎麼樣。另外,沒有人在乎在公事以外,他人還接觸了什麼東西,我追求了太多東西是無法在公事上使用的,而且目前仍沒有絲毫想要放棄的意思。

英國作家Alain de Botton最近出了新書叫做《The Pleasures and Sorrows of Work》,台灣大概還買不到,不過The Economist有一篇評論文章寫道,de Botton先生在書的後半段有以下的觀察:
The start of work means an end to freedom, but also to doubt, intensity and wayward desires... How satisfying it is to be held in check by the assumptions of colleagues, instead of being forced to contemplate, in the loneliness of the early hours, all that one might have been, and now never will be.
(開始工作雖然結束了自由,但也讓人停止懷疑、停止在意深度和反覆無常的幻想... 與同事虛與委蛇遠比被迫在寂寥的早晨思考自己當初有可能目前卻完全不可能成為的人,要愜意多了。)
我大概還是會選擇後者,不斷想著希望達成目前卻沒太多可行性的夢想,而暗自神傷。

我不要香菸和酒,但是我有關於香菸和酒的歌,還即將在現場聽到,真棒。


3/26/2009

Myth Buster?

找到一個很欣賞的blog,又連到這個諷刺白人愛用Moleskine筆記本的文章,只要使用該牌筆記本,就會像以前的藝術家愛用者(例如Hemingway)一樣文思泉湧,創作不輟。
雖然我沒有Moleskine筆記本,但從去年下半年起我就中了精品文具的毒,傻傻相信生活會因此更美好。現在我還沒完全逃出這項消費主義洗腦的淫威,不過不知不覺竟然養成了重新用筆寫字的習慣,然後數位化前再作一些修改。

為什麼要用筆寫呢?和打字不同之處,我也說不上來(先忽略那些學術研究發現,比如說用文書處理器方便修改大片文章,紙上比較容易先打好草稿之類的),大概是省下了使用軟體的時間,而且除了紙筆再無其他干擾。然而寫字這個行為已經快成為消失的傳統活動了吧,文具大概也是夕陽工業了,雖然聽說在日本文具銷量反而呈現逆勢成長。

就像音樂一樣,演變從黑膠、卡帶、CD、mp3到現在Youtube等媒介的線上串流平台。當唱片工業版權的高牆被推倒,音樂成為融入日常生活的背景,而且可以隨時隨地依喜好取得並分享,人們還會想要「擁有」音樂嗎?還需要有mp3播放器嗎(mp3也是「擁有」音樂的方式之一,合法性無涉)?也許會因為便利性而帶著音樂播放器,我知道我會,但那意義已經不同了,像是享受一種服務。

話說回來,要捕捉稍縱即逝的靈感,真的不需要使用Moleskine或什麼漂亮的手帳啦...充其量那就像買個什麼商品來使自己開心一樣,不必冠冕堂皇說是為了創作云云。

3/24/2009

Radiohead--"Exit Music (For a Film)"

巨大的企業機器和社會機器壓得我喘不過氣,我好想逃跑,但沒有人可以一起,又被種種顧慮縛住。這首「出口之歌」像是電影裡的情節,帶著自我毀滅的氣味,我不會絕望至此,但希望惡人自食其果。




醒來,別睡了
擦乾眼淚
我們今天就要逃跑

趕快收拾行李,穿好衣服
在妳父親聽到聲音前離去
在地獄來臨前離去

呼吸,繼續呼吸
別怕
呼吸,繼續呼吸
我自己一個人做不到

為我們唱首歌
一首能讓我們感到溫暖的歌
現在好冷,好冷

你可以嘲笑我們
但你的嘲笑如此不堪一擊
我們希望你的種種規定和知識讓你窒息而死
現在我們合而為一,包覆在永恆的寧靜裡
我們希望你窒息而死
窒息而死
Wake.. from your sleep
The drying of your tears
Today we escape, we escape

Pack.. and get dressed
Before your father hears us
Before all hell breaks loose

Breathe, keep breathing
Don't lose your nerve
Breathe, keep breathing
I can't do this alone

Sing.. us a song
A song to keep us warm
There's such a chill, such a chill

You can laugh
A spineless laugh
We hope your rules and wisdom choke you
Now we are one in everlasting peace

We hope that you choke, that you choke
We hope that you choke, that you choke
We hope that you choke, that you choke